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一百五十元,一个善意的谎言
时间:2007-07-20  点击:[]  作者:  来源:

重新踏上景德镇这片泥与火的圣地,拍拍身上的尘土,回首一周的社会实践,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村民的质朴与善良,是我们这次七琴之行的一大收获。

 

712一大早,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赴新干县七琴镇社会实践队一行九人在七琴镇镇干部的带领下,乘坐着镇政府唯一一辆能够爬坡的汽车,驶向了海拔一千米的燥石村,开展支教活动。路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山上是遥遥欲坠的岩石,但这挡不住我们支教的决心。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燥石村小学。燥石村小学仅有的14名学生早早就在学校门口等候。语文、美术、体育、音乐课让这些几乎没有离开过大山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山外的世界。课后,我们将从学校带来的练习本、铅笔以及大学生捐赠的书包送到了孩子们手中。孩子们接过礼物,笑得是那么的纯真,那么的灿烂!

 

中午时分,我们正在认真聆听燥石村支部书记李省根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这时,过来了两位表情焦急的村民。其中一名为燥石村小学老师,他大步走向前,紧紧拉着我们的手,急促的问到:“你们是不是在捐赠给小学生的书包里放钱啦?”队员们一下子楞了,连忙说到:“没有呀”!老师说:“那怎么里面有150元钱啊!哎呀,肯定是你们不注意放里面了。还好,孩子的家长在书包里发现了,赶紧送回来了!”说着便要将150元钱塞回给我们。旁边和李老师一同过来的村民就是孩子的家长,正喘着粗气,用补了几道的袖口擦着大汗,朝我们憨厚的笑着。几位实践队员眼睛已经有点湿润了。我刚要开口,队长金海霞站了出来说:“老师,这钱不是我们的,这是我们学校学生捐的,有些同学捐钱又不想让别人知道,所以直接把钱放在了书包里,既然孩子领到了书包,那这钱自然归孩子了。”为了显得真实可信,队员们还列举了九八年大洪水时,群众往捐赠的衣服口袋里缝钱的例子。虽然队员们一再解释,但村民脸上还是挂满了狐疑的神色。经过一再的推让,家长才把钱收下。家长走后,村支书李省根告诉我们,这一家是这十四名学生当中最困难的一家。也许,这就是巧合吧!

 

告别燥石村,坐在下山的汽车拖斗上,我拍着队员的头说:“你们啊,真会唬人,一个个猴精猴精的!”几个队员听后大笑起来,队长金海霞说:“老师,我们知道那钱可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小心遗忘在书包里,就捐赠过来的。但是,看到村民那么淳朴,孩子那样纯真,他们生活又那样艰苦,我们立即萌发了捐助他们的念头。不这样说,他们不会收下这150元钱的!”另一位队员接着说:“这钱算我们的。回校后我们几个凑150元钱想办法找到捐赠书包的大学生,还给他,咱可不能随便把他的钱给处理了,哈哈哈!”山谷里这时浸满了队员们爽朗的笑声,一直飘到山外。

上一篇:科院心理协会赴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黄埔镇社会实践
下一篇:读者协会赴九江市彭泽县黄岭乡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