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深入了解当地农民在经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实践队决定深入农民家中,与百姓促膝交流——深入群众,倾听民声。
17日,科院心理协会实践队15人分成三个小组,走进百姓家中进行走访调研。在一位姓汪的老人家中,漂亮、现代的两层楼房让我们觉得像别墅,房里30寸的大彩电、冰箱、空调等现代家具一应俱全,一家“四世同堂”,但是当我们羡慕地感叹爷爷的幸福生活时,爷爷却向我们摇了摇头:“房屋做的好不见得日子过得幸福啊!”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们才知道:村里年轻人赚的钱几乎全部用来做了新房,有点你攀我比的意思,做好了却只有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小孩住,一年到头只有到了春节,小孩的爸妈才回来住几天,家好象成了“旅馆”,少了温暖、淡了亲情。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平安促和谐,而陈桥村村民的经济来源大部分依靠青壮年在江浙及广东一带打工所得,这样就导致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缺乏劳动力,许多农田得不到良好的耕作,农产品收成不好;民心不齐,在村公路、水库水渠等农村发展所必须的基础建设方面,至今未有进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许多政策无法落实到位,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度不高,陈桥村并未实现和谐发展。
村上好多孩子从三五岁开始父母就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在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的简单照料下长大,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造成了他们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孩子出现了孤僻、自私、厌学的心理,甚至部分有逆反攻击行为,多数小孩初中毕业后即外出打工,不利于村民素质的提高和陈桥村的和谐、持续发展。
我们还了解到,因老年人较多,陈桥村“两委”经研究于2002年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在重阳节等节日开展老年人活动、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同时,发挥退休村干部、老教师等群体的余热,在计划生育、扭转村民不良风气、关心下一代成长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并于2006年被安徽省老龄委授予“省先进老年人协会”光荣称号。
晚饭后,实践队队员们带着白天调查走访的激动心情,积极讨论,认真分析,集思广益,不觉已到凌晨。队员们草拟了“陈桥村道路修建筹资方案”、“增强陈桥村‘两委’公信度的几点建议”,日后以供村领导研究考虑,为陈桥村的和谐、持续发展注入我们景德镇陶瓷学院科院心里协会年轻大学生的一点微薄之力。
上一篇:爱心社暑期实践队在朱坞村举行文艺演出
下一篇:一百五十元,一个善意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