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域中,甚是热闹。什么事情呢———媒体之间,忙着“爆料”,时评作者,夺门而出,而政府部门呢?则忙着辟谣。一时之间,公众莫若以明,读者连北也找不到。
例如,有媒体传,中国警方将“按照美国模式”,废除警察学历教育,引出嘘声一片。而不到48小时,公安部发言人即云,纯属子虚乌有,完全不负责任。
再如,媒体传,国家已制定“馒头标准”,规定今后馒头,一律只能是圆的,同样招来众说纷纭。也是不到几天,国家粮食局负责人便出来说,几近无稽之谈。
还如,媒体传,某市将限制外地人购房,以便调节房价,更激起人怨鼎沸。然而同样不到三天,该市土地房管局便宣布:并无此事。
还可以举出几例来,就不必一一了吧。
这就是网上已有智者所说的“传谣辟谣知多少”的热闹了。现在的媒体,恐怕尤其是某些网站,因为叫了“门户”,所以难忍寂寞,一天没有猛料爆出,就如坐针毡。所谓“传谣”初始之时,是杜撰“八卦”,谁的肚子大了,谁与谁开了房间;后来又造生死之谣,李雪健明明健在,却爆他一命呜呼,洪金宝明明安然,却说他“突然西去”。这林林总总,当然还是娱乐圈事,所以也无伤大雅。但到了近年以来,因嫌“八卦”等等,尚属杯水风波,并不能激起轩然,所以就来拿老百姓的“三最”问题开涮。一来事关民生,二来事涉政府,所以爆出料来,既石破天惊,动人心扉,又似十分权威,不由你不相信。这大概要算近来之“谣”的一大特点、一个规律了。
“谣传”之外,还有“谣评”,也算一大规律。每有猛料爆出,即有时评蜂起。例如“馒头”一说,便有万千评论,嘲政府之“可笑”,训公权之“要有分寸”;又如“限购”一说,也是痛心疾首,说那是“倒退了三十年”,一夜回到开放前。其实都是“谣评”。因为所据之事,子虚乌有,所评之说,便是空穴来风。多多少少的妙语连珠,既缺少判断能力,又稍逊专业常识;多多少少的指点江山,原来建筑在并不存在的“事实”基础之上,这不是沙滩上的豪宅么?还不如与风车的作战呢。
关于某些媒体热心于“谣”,而一些政府发言人又忙于“辟”之,这样一种怪状,也有人说不错的。有媒体界中之高人,说那叫“滚动式新闻”,很好很好,大家觉得“有劲”,最后也不误事。对于这样一种“新闻学”,不知读者诸君,觉得是否“有劲”。但依我看来,一个社会,十几亿公众,如果天天在“传谣”和“辟谣”中“滚动”,而且动辄要涉及自己的衣食住行,这样的日子,真的很“有劲”吗?(凌河 原题:传谣辟谣知多少?)
上一篇:网络非法涉性广告“大限”是何时 12部门吹响整顿号角
下一篇:从废除警察学历教育到制定馒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