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市级党报,给我一个爱你的理由
时间:2005-11-01  点击:[]  作者:  来源:

网友:东边山野
    
    十一月份是报刊征订的黄金时间,党报也不例外。订阅党报的意义自不必说,但有的地区市级党报却办的令人失望,以笔者所知的某市日报为例,多年来报纸常年的面孔都如下:

    会议新闻多。会议多是人人皆知,省级、市级、市级部门、行业等的会议,是隔了一天难隔两天,加上副市级以上领导的活动新闻,一个市的副市级以上领导少说近百名,每个领导都有明确分工分管的工作和行业,一个市怎样说也有几个或十几个县市区,各位领导指导、督查、验收、出席等活动就一个接一个的不停,加上我们规定的各种纪念日、节日、活动日等例行活动(就是汇报会、座谈会、纪念会、庆祝会等),一版就差不多了。就会议报道而言,凡会议开幕必然隆重,凡领导讲话必然重要,凡会议闭幕必然圆满,篇篇如此。这类会议新闻,有新闻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充其量也只有一半,这种报道状况无论如何也要改改了。(据说某些地方有规定,凡副市级以上领导的活动都要见报。)

    新闻泡沫多,实事求是不够。转发的新闻弄不清,本地的新闻清楚却一见报就与事实出入很大,犹其是涉及个别部门或领导的事件。如果事件对政府或领导有利,往往夸大;如果事件对政府或领导不利,就往往缩小,甚至只字不提。即使是一些社会新闻,也喜欢夸大其词,如建了一个小区,有几个外地人买了几套房子,就惊叫“外地购房团抢滩”;广场还没建好,刚移植了几棵树,生死还不知道,就说广场“绿树成荫”,此类情况时时可见。

    表扬稿多。二版是报喜不报忧,此类情况就以县区的为主了,且都是某领导或部门干了一点什么事(当然也有一些普通人),说得刻薄点,很象小学生写的作文味道。报上常年看到的是歌舞升平、欣欣向荣,喜欢用一些有钱人的典型事情和现象来代替全部进行说明。只是到中央下了什么文件或搞什么活动时,才会提到农民、下岗职工、辍学学生等等的生存状况,如到春节时,就会连篇累牍的报道领导们走访慰问的新闻。

    回避多。有的重大事件是引起中央注意之后或别的媒体报道了才“出口转内销”,也只是说个处理结果,人们关心的原因和过程就回避了。即便报道一点读者来信之类的稿件,也仅限于一些路灯坏了、水管漏水、垃圾成堆等事情,而对群众关心的反腐、违法、占地、拆迁等事情却回避。

    广告多。四版经常是整版广告,加上二三版的广告(一版也经常框个广告),一版一半多。不管广告的真实性如何,对一张四版报纸来说,怎样说都是多了。通常只有三、四两个半版的文摘、国际时事、娱乐、体坛等专版的可读性强些。

    我猜测党报是不是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与其他的报纸不同的是,党报的征订是按计划当作政治任务来征订的,因为可以公费订阅,机关干部(含教师、医生)差不多是人手一份或两人一份,发行量确实不成问题,暑假之后,传达室的报纸堆了几尺高,一回校,叫收废品的一车就拉走了,没人说“要看看”的话。以一市级的新闻容量和宣传需要,办成周三或周四报足矣。

    党报到底办成什么样子算好报,“喉舌”作用的主体怎样发挥和分配,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怎样处理,以读者满意还是少数人欣赏为标准?但是斗胆问一句市区级党报,继续如此,你以后的路行的通吗?

上一篇:党员,谨防思想庸俗化!
下一篇:百姓眼里党员先进性是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