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美术学院 胡冰凝)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0至16日,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瓷铸红魂”师生团队前往井冈山开展“红色陶瓷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暑期社会实践。

三伏天的朱毛会师广场,骄阳似火,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鞠躬致敬,以同样的“会师握手”姿势拍照,切身体验红军们当年历尽艰辛、苦尽甘来的欣喜。实践队员走进八角楼透过其中陈列的一件件文物与墙上的标语深刻了解到革命的不易,队员们在听老师讲述红军当年在此驻扎的故事,实地体会到毛泽东在昏暗光下写下照亮中国革命的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的艰苦。此外,实践队还实地探访了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茨坪革命旧址群、“胜利的号角”雕塑、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会址中党旗在上,马克思与列宁的画像高悬,队员们并排伫立,仿佛自己穿过时空与红军战士们一同仰望,沉浸式地感受到当年革命者们团聚的力量并为此感动与自豪。

7月10日实践队来到葛田乡古田村,在当地红色研学机构负责人的带领下了解到古田村当地村民的生活情况、人员构成、收入来源与方式等,以及民俗村史馆、红色书屋、公卖处等基建设施的来源与建设情况。实践队通过调查发现,古田村楼多人少,大多居民都是老弱妇孺,耕地出现大片荒芜,就业机会稀缺,教育资源少等问题。此次调查走访,实践队队员们充分感受到振兴乡村的重大意义。

追随红色足迹,实践队走进谢思文烈士后代之家进行采访。谢福明爷爷讲述了谢思文烈士的生平事迹与革命时期井冈山的发展历史。队员们讲述了红色陶瓷故事,宣传陶瓷文化,谢福明据此制作出一个五角红星杯,并亲自题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队员们领会到将革命精神融入书法和陶艺中的独特展现形式。随后,队员们在古田村结合红色文化和本土文化与村民们共同制作陶瓷红色文创作品。在队员们的指导下,许多小朋友做了自己心中的红色文创,融入了自己的爱国爱党之情。此次活动展现了陶瓷大学学子的专业特色,受到了当地村民的认可与赞扬。

(图为烈士后代谢福明向实践队员们展示书法)

为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在井冈山进行了两次露天坑烧,三次公益直播活动。在坑烧时邀请当地村民们参与其中,感受陶瓷文化魅力,村民们表示对红色陶瓷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为深入帮助该村经济发展,实践队带领村民们开启线上直播活动,吸引了大量村民学习观看,并产生实效,切实帮助当地村民学习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依靠当地村民的支持和团结,共同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到陶瓷艺术创作中,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创作品,切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要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同时应深入基层,深入乡村,用自身专业长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吕丽芳 审稿:刘小清 吕丽芳)
上一篇:【暑期“三下乡”】景德镇陶瓷大学青年传媒联盟赴重庆开展“回望红岩,追忆先烈”暑期社会实践
下一篇:【暑期“三下乡”】机械电子工程学院“行武夷,探茶韵”社会实践队赴武夷山开展暑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