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图 潘轲)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2025年6月25日至27日,景德镇陶瓷大学“瓷语红韵 文传界首”暑期社会实践队赴乐平南界首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踏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
实践队走进南界首村红十军纪念馆,学习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革命建军史,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组建红十军、反“围剿”军事行动的峥嵘往事。展馆内泛黄的作战地图、褪色的军号与斑驳的红军家书,诉说着工农红军第十军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每一处遗址都是历史鲜活的见证,每一件展品都是精神的传承,让实践队员们深受震撼与感召。

挖掘红色故事,凝聚精神力量
随后,实践队深入村民家中,挖掘鲜活的口述历史。年过八旬的老党员缓缓讲述着村子的红色过往,以及村民与红十军之间跨越时空的深厚情谊;劳动致富的王阿姨则热情展示了如今村里产业发展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的新貌。这些带着温度的故事被精心整理成文字与音频,通过媒体广泛传播。红色记忆不再是陈列馆中沉默的“静态展品”,而化作流淌在青年学子心中的精神暖流。队员们在聆听中深切感悟:“先辈们的拼搏精神,正是我们直面困难时最坚实的动力源泉。”


支教点亮希望,传承薪火不息
实践队走进南界首村希望小学,开展了防溺水、心理健康教育与手工折纸花三门支教课堂。防溺水课堂上,队员们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生动传授安全自救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以“红军故事中的勇气与坚持”为主题,引导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树立积极心态;手工折纸花课上,队员将红色故事融入创作指导,孩子们用彩色卡纸折出一朵朵象征坚韧的纸花,在动手实践中悄然感受革命文化的力量。这一堂堂浸润着爱与信念的课程,让知识与精神的火种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红色界首,薪火不息。实践队员们以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行动赋能乡村振兴:从纪念馆里的历史探寻,到村民家中的故事挖掘,再到希望小学的支教课堂,队员们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筑牢信仰之基,在服务基层实践中锤炼青春本领,让“瓷语红韵”的初心与担当,在界首村的沃土上绽放出别样光彩。

(责任编辑:陶梦飞 审稿:刘小清 陶梦飞)
上一篇:【暑期大思政】景德镇陶瓷大学御窑遗址保护区建设队前往景德镇御窑厂开展社会实践
下一篇:【文明实践】景德镇陶瓷大学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勋辉赣邑”实践队赴赣州市开展文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