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景德镇陶瓷大学爱心社党支部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赴浙江杭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7-08  点击:[]  作者:  来源:

本网讯(文/杨瑞 杨彩虹 图/胡奕楠 王雅萍)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青年投身基层治理与文化振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效,景德镇陶瓷大学爱心社党支部赴浙江杭州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6月26日至7月2日深入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三宝社区,开展为期7天的实践活动。紧扣“社区服务暖民心、非遗调研寻文脉、课堂育人助成长、宣讲传承焕活力”四大主线,通过志愿服务、文化研学、教育科普等形式,为基层社区治理与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银龄守护·生态共治】社区服务系列

6月27日至7月1日,实践队在杭州市拱墅区三宝社区开展“银龄守护・生态共治”系列活动,响应人口老龄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涵盖为老人服务、生态治理、新业态关怀、反诈宣传,通过入户走访、志愿巡河、驿站服务、科普宣讲等形式进行。

实践首日,实践队走访三户高龄老人家庭,询问身体状况,传递人文关怀。

团队成员正在与老人交谈

随后,实践队联合社区,开展“河清岸绿・生态共治”巡河行动。队员清理余杭塘河沿岸垃圾,聆听水生态治理讲解,与社区共治河道生态。此外,实践队在大悦城广场开展防诈志愿活动,向来往的行人发放手册,普及防诈知识,增强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实践队员讲解宣传单内容

实践队走进大悦城小哥驿站,开展“驿路清凉”活动。队员为外卖小哥递温水、整理书籍、规范单车停放,响应党对青年服务社会的号召。

图为实践队员为外卖小哥递水的场景。通讯员胡奕楠摄

【运河寻脉·非遗活化】文化调研系列

为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感受非遗魅力,实践队在杭州开展非遗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调研,聚焦大运河文化与陶瓷艺术融合。

实践队开展京杭大运河文化调研,参观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及刀剪剑博物馆。实践队在拱墅区三宝社区与特邀浙江省文化特派员徐教授就大运河非遗文化交流和“大运河 + 陶瓷”双向赋能开展座谈会。

图为大合照通讯员胡奕楠摄

实践队特邀中国书画研究院会员胡老先生讲课。胡老以书画为引,讲述京杭运河开凿、古法用途及“水位差”航运。

随后,实践队到中国茶叶博物馆,体验茶文化,研究茶树种类、制茶工艺和冲泡方法,了解西湖龙井非遗技艺。

实践队成员正在认真聆听讲解

下午,团队到西泠印社调研,学习非遗篆刻技艺,探讨金石文化与陶瓷艺术跨界融合发展潜能。

文润童心,智启未来】素质课堂系列

为响应青少年综合素质培育与文化传承政策,6月30日,实践队在拱墅区三宝社区启动“乐趣课堂系列”活动。活动涵盖文化传承、科学启蒙、艺术浸润,开设汉字、音乐、浮力、陶瓷课堂。

实践队开展汉字课堂。利用“汉字卡片”展示部首组合与演变,引导发现汉字结构之美。上午10时,音乐课堂则通过跟唱儿歌、五官指认游戏和小组表演,让孩子们感受音乐节奏韵律。下午14时,浮力课堂以“死海之谜”为引,描述鸡蛋漂浮现象,引导思考,讲解原理,体验科学探究链。下午16时,陶瓷课堂上,队员们借助动画介绍陶瓷历史、种类和制作流程。实践环节中,小朋友还学习了陶泥揉捏、塑形和装饰技巧,创作专属作品。

实践队队员正在进行授课

【瓷韵传薪·非遗赋能】社区宣讲系列

在文化自信与传承创新背景下,实践队在拱墅区三宝社区举办“非遗薪火”主题活动,聚焦陶瓷文化,面向青少年儿童开展非遗普及。

实践队通过“理论宣讲+动手实践”进行宣讲。成员以“穿越千年瓷都景德镇”为脉络讲解陶瓷知识。在“手绘陶瓷”环节,孩子们融合传统纹样与卡通形象创作。

实践队员正在进行陶瓷文化宣讲活动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儿童暑期生活,还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推动非遗走进社区。

本次实践中,队员以陶瓷为桥梁,将“银龄服务”“生态治理”“非遗传承”转化为行走的思政课堂,展现青年担当。通过实践,队员们认识到需将专业融入国家发展,用青春丈量祖国大地。队员们纷纷表示:“实践有终点,但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使命永无止境。”

(责任编辑:陶梦飞 审稿:刘小清 陶梦飞)

上一篇:景德镇陶瓷大学2025年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班开班
下一篇:校纪委对2025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开展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