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陶大115周年专栏】校友刘远长:与母校同甘苦、共荣辱的年代
时间:2025-10-18  点击:[]  作者:  来源:

编者按:薪火相传,再启华章,为庆祝景德镇陶瓷大学办学115周年,学校校园网今日起设立“陶大115周年”专栏,陆续推出校史回忆文章,带领师生重温一代代陶大人踔厉奋发的峥嵘岁月。

我与陶瓷的结缘,从入学陶瓷学院开始,而进入陶瓷学院并非我的本意,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老天冥冥之中的特意安排。从此,我走上了陶瓷艺术创作这条道路。因为陶瓷,我的生命变得特别有意义,可以说母校给予了我一切,陶瓷艺术成就了我的一生。

(学生时代创作中的刘远长)

一张通知书,结缘陶瓷学院

高中时期,我在学校是活跃分子,喜欢打篮球、跑步、唱歌,经常为学校和班级办宣传栏和黑板报,深得老师喜欢。1959年高中临毕业之际,我的音乐老师找到我说:“现在有两所美术院校来招生,你的美术基础好,可以去尝试一下。”因为受家人影响,我心里一直是倾向于报考医学院的。我向老师表达了我的想法,但是老师说:“你去考一下没关系,没有录取还可以参加高考,这只是多了一次机会。”我觉得在理,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参加了考试。谁知过了一星期,一张通知书到了校长室,校长告诉我,我考上美术学院。而且校长说录取美院,就不用参加全国统考,还让我帮教务处做一些抄抄写写的事。当时我心里特别地矛盾和难过,感觉学校不是心目中的名校。矛盾中,还是看了一下二所学校,其中陶院的招生简章的一行字吸引了我:“世界上唯一一所陶瓷学院”!当时我的外语成绩比较好,心里想:世界唯一的,将来我不就可以通过陶瓷走向世界、面向国际了吗?权衡利弊之下,两所学校,我选择了陶瓷学院。

(左起:尹一鹏、李恭坤、刘远长、胡利民。)

我从小没有了父亲,与奶奶和母亲相依为命,一直很独立,大小事情都是自己做主。没有录取之前,没听说过陶瓷学院,也不知道景德镇在哪里,然后开始跟人打听,从吉安去景德镇怎么走。后来得知,去景德镇有两种走法:一种是坐班车走陆路:吉安——南昌6.21元,南昌——景德镇6.48元,南昌同学家住一晚,第二天到景德镇共计12.69元。另一种是走水路坐船,吉安——樟树1.48元,樟树坐火车——南昌0.77元,在同学家住一晚,第二天南昌坐船到鄱阳1.81元,鄱阳住一晚农民旅社0.10元,第三天鄱阳坐车——景德镇2.28元,三天到景德镇共计6.44元,关键是坐船还免餐费,差不多节约了一半的路费。

这样,出发的那天,我一大早从吉安出发,第一天在南昌同学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又在鄱阳住了一晚,早上吃了0.12元的白粥就酱菜,坐船只有这一顿是自己付钱的。第三天下午坐班车从鄱阳到景德镇,当时鄱阳到景德镇只有一班下午的车。大约4点多,班车在景德镇人民公园到站。为什么这些数字,过去这么多年还记得?因为家里穷,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二分钱用。还因为第一次自己出远门,只有一个人很孤独,而且前途未卜很渺茫。

一根扁担,挑着行李进陶院

一根扁担,挑着一担行李,我下车就拦住一个人问:“请问陶瓷学院在哪里?”那人回答:“不知道”。我心想:世界上唯一的,都不知道在哪里?心里就非常失落。然后往前走一段路,拦住一个人又问,他还是不知道,心里就像冰冷的一壶水。再走到浮桥那边,才有个人知道,他告诉我说:“哎呀,好远呐,你要过了浮桥,挑担一直走,走到有个叫主轴路的,那边有个百货大楼,百货大楼那里有公交车站,你在起点站上车以后,到一个叫新厂的地方下车,你就到了陶瓷学院。”

于是我按照他指的路挑着担子一路走,到百货大楼车站的时候,天就快擦黑了。我拄着一根扁担,拎着一个箱子,一床被子上车。上车后坐了一会儿,我就问人“请问新厂到了吗?”“还早呢!”到了里村,我又问:“到了新厂吗?”再次得到否定的回答。结果又过了好几站才到了新厂。下车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路上有一盏昏黄的路灯。我问路人陶院怎么走,他告诉我前面拐弯,一直往前走就到了。新厂拐弯往陶院方向,就没有了路灯。我就摸黑往前走,问了几次别人一直说就在前面。后来走到了一个边门,我看到远处有灯光,还有人影晃动,我就向着亮灯处走过去。到那一问,正好是陶院教务处。他们立马就给我签到了,并且很快安排我到宿舍。我看见给我的房间钥匙牌上写着“大雕591”。后来我才知道“大雕591”,意思就是59年大学本科雕塑专业一班,因为陶院当时还有个中专部,为了区分所以是“大雕”。教务处接待我的人,带我去宿舍,他告诉我看见空床铺就可以随便住。我一看,一个大房间,二层床铺,三十多个人一个房间。这时候,我心里彻底掉到冰点!最初看到“世界唯一”,内心还有所向往的,结果到了一看就这样的,还没有我高中时的学校好,高中都是八人一个房间,这里三十多人一个房间。好难过,晚上在床上悄悄地流眼泪了,一个晚上没有入睡。

我们班上本来招了二十多人,结果开学不久陆续走掉了一半,剩下十二个。那时候,稍微有点路子的人都走了,我们没有退路,要不回农村,谁会回农村呢?我当时没有办法,只能留下来。

有的同学经常会发牢骚,学校也发现了学生的情绪波动,于是开始做思想工作。大会小会,从校长到老师,对同学们开导、循循善诱,教育同学要巩固专业思想。我们一边在上课学习,一边接受老师的入学思想教育。老师一个一个做思想工作,后来班上同学也慢慢地稳定下来了。

(吴克强老师)

(刘远长南昌钢铁厂纪念照)

一张素描,改变了我的人生志向

我们的班主任叫陈海钊,是个画家,这个人是广东人,他的爱人叫吴丽琼,也是画国画的,夫妻两个人都很好,陈老师非常和气宽容,做思想工作很有方法,主要是疏导性的。后面换了的班主任叫邓增耀,江西师院中文系毕业,教我们语文。

开学以后,我们开始正式上课。虽然我初来学校,对未来很迷茫,心里有些不痛快,但是上课和画画还是很认真。我有个同学叫李中祥,他后来分配到河北唐山,他来到陶院以后觉得一切很好。因为他以前身体非常虚弱,在老家是个药罐子常年吃药的人。他到了景德镇以后,身体感觉良好,以前的毛病不见了,身体恢复得很快,他非常满意,他就经常开导我。

我对学校不满意,我觉得看不见未来,就特意加重自己的学习分量,每天画很多画排遣苦闷心情。开始的时候,我们画素描,我们是五分制,我第一次素描测试3分,才刚刚及格。因为不懂,以前没有正规训练过,素描的透视关系、块面关系、明暗关系等搞不清楚。但是我对绘画还是蛮感兴趣的,觉得很新鲜,我每天画石膏、画了石膏画头像,画了头像画胸像,画了胸像就画人体,我花大量的时间在画画。画画带给我的,也是内心的愉悦和舒适。以前在高中,我会犯偏头痛病,经常觉得很累。经过一段时间画画,我发现我的偏头痛也不知不觉没有了。

时间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到了年终的时候,我的素描就得了5分。那天,我跟另外一位同学端饭去了,我们班是每天两个同学轮值去抬一蒸笼饭过来,大家各自拿饭票买饭,轮值的同学负责打饭和收饭票,然后将收到的饭票和蒸笼归还食堂。吴克强老师就拿着一张素描在班上讲评,他说这张素描画得非常好,素描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该虚的虚了,该实的实了,整体效果都很好。我一回来,大家都围着我,说老师夸我的素描好。等于学期末的时候,老师拿我的素描做范本,这让我很有成就感,心里非常高兴。从那以后,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信心,就开始更加努力了,每天很大一部分时间不是在画画就是在做雕塑。这样,我在班上的表现越来越好。刚进学校的时候,素描也不好,专业也不突出,因为劳动不偷懒,就当了个劳动委员。后来我从劳动委员到学习委员,再到班长,度过了大学四年重要的学习时光。

那张素描画,吴老师的那次表扬,成为我思想的转折点,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在后来的学习中倾注了更多热情,爱上了陶瓷雕塑,并且为这项事业付出了一辈子的青春和热血。

一双赤脚,跑出全市400米跨栏冠军

四年的大学生活,国家困难时期,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那时候陶瓷学院建立不久,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我们学生经常要参加义务劳动,修学校马路、修运动场、挑砖、修路、砍窑柴……我们在学校一边劳动一边学习。

那时候景德镇在建机场,我们学生周末要到飞机场挑石头。我们上午去800库那个地方,大约就是现在火炬右边的那条坡路上,挑石头挑到飞机场打路基,那里距离机场大约有五里路程。为了挑石头,我们一般要留好半斤饭票。在往机场去的路上,经过里村时,那里有个卖糯米饭的摊子,我早上就在那里吃点糯米饭,否则肚子饿得吃不消根本挑不动。平常不劳动的时候,我们就少吃点,省点粮食到机场搬石头的时候可以多吃二两。

在景德镇读书,我原先是预备四年不回去的,准备把路费省下来。结果到学期结束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要回去。虽然学校不提倡我们回去,但实在是生活太苦了,大家还是忍不住想回去。景德镇到处买不到票,我们在南门头,排着长长的队伍,连站票都买不到。结果有个同学建议说。我们走路走到凰岗,再在凰岗坐船到鄱阳,再从鄱阳回去。我们采纳了他的意见,我们一起背着行李走到凰岗,我又坐了最便宜的水路船回家。我记得很清楚,我一到吉安市我姐家,姐夫就弄了一小锅饭,我一个人一口气把那一锅饭吃完了。

老家乡下就我奶奶和我老娘,我奶奶自己种些菜,我老娘平常在附近帮人做衣服。奶奶种了很多豆角,寒假的时候,奶奶在家特意为我晒了些豆角干和米饭干,拿来一个藤条箱子,将豆角干和米饭干装好。开学的时候,我带着一小箱的豆角干和米饭干回到学校。

那时候没有油、没有菜,学校发的30斤饭票还吃不饱饭。早上稀饭就着一小碟酱吃,吃着吃着,酱碟里就有蛆虫爬出来。有时候早上的稀饭中午就馊了,食堂的师傅就会多舀一勺,一两粮票就有两瓢米汤。早上喝完照得见人影的馊粥,吃得肚子鼓鼓的,但是过不了一会儿就消了,肚子又饿了。

奶奶晒的那箱豆角干和饭干,帮了我整整一年。饿得不行的时候,抓一把豆角干和饭干,放到脸盆里,到田里的稻草堆里烧开煮着吃。那时候天天都感觉饿,现在的人没有尝过饿的滋味,那时候饿得真的想跟猪抢食吃,野菜树皮经常有人吃。后来有同学自发种萝卜菜、种南瓜等蔬菜,有个泰和的同学特别会种菜,那时候清水煮萝卜、煮南瓜,都成了大家的美味佳肴。

饿到后来,好多人都饿浮肿了,得了浮肿的人,学校就会发两个糠饼给他们补充营养。我也特希望自己浮肿,因为糠粑里不仅有糠还有少许米,连尹一鹏老师都饿浮肿了。

吴克强老师后来非常关注我,我也在心里一直暗暗使劲,专业成绩进步非常快。那时候我的素描、雕塑专业课程都是吴老师教。他的那次不经意的表扬,改变了我的一生,我的人生因此有了奋斗的目标。我对自己的专业越来越有信心而且倍感兴趣,各方面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要求进步。

我平常是个体育爱好者,我在高中的时候就是运动健将,很擅长跨栏跑步,动作很到位,跨栏姿势很协调。后来,景德镇市里要开全市运动会,全市各个单位都会选拔运动员参加比赛。我和一部分同学被挑选参加全市运动会。我代表学校去参加400米跨栏跑,那个年代,所有的大型活动和运动会,一般都是在人民广场举行。那时候很穷,别说跑鞋,连一双合脚点的运动鞋都没有,我是穿着衬衫、打着赤脚参加跑步的,结果却跑了个全市第一。

一纸解散令,成就了雕塑“文革瓷”的辉煌

陶瓷学院当年虽然条件不好,但是学校的教学安排非常正规而有序。学院的师资结构是各大美院的毕业生和景德镇著名老艺人组成,专业基础课由来自美院的如丁千、施于人、宁璘、尹一鹏、毛龙汲、吴克强等老师教,他们当中有中央工艺美院的、有四川美院的、有浙江美院的、鲁迅美院等;陶瓷技能和实践操作课程由老艺人负责教学,当时有镂雕大师蔡金台,粉彩大师张志汤、古彩大师段茂发、青花大师聂杏生等老艺人。陶瓷学院与其他高等美院最大的不同,就是既有专业院校的老师教专业基础,又有一批景德镇身怀绝技的老艺人,教这些大学生实际操作。这是任何其他产瓷区没有的,所以后来很多其他美术院校,派很多老师到陶瓷学院来进修学习。同时,陶瓷学院毕业的学生,分配工作以后也更能适应工作环境,受到全国各大产瓷区的欢迎,成为各个产瓷区的技术骨干。这是陶瓷学院特殊的师资结构和人才培养形式,带来的陶瓷教育改革创新的丰硕成果,为陶瓷行业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远长老师创作旧照)

我于59年进入陶瓷学院学习,1963年毕业分配,我和同学肖丽瑜同时分到了雕塑瓷厂。前面二届的陶瓷学院的毕业生有张兆源、李友祥、汤善恩、王显荣、聂乐春、李恭坤等也已经来到雕塑瓷厂。

我开始的时候不想到雕塑瓷厂来,我想到建国瓷厂搞颜色釉去。那时候学校出来,不喜欢雕塑厂花花绿绿的传统雕塑,但雕塑专业不好分配,从专业对口来说,我只能分到雕塑瓷厂来。我是农村来的,到了厂里以后,什么事都肯做,这一点很受厂里人的喜欢。因为我在学校也学了一些传统,我的毕业创作就是临摹了德化的一个坐观音。我到了雕塑瓷厂又放开了做,跟着老艺人学习,的确也收获不少。我毕业那年63年的国庆节,厂里要做工农兵雕像,他们翻模子翻成一大块、二大块、三大块,模子怎么都合不拢,大家都不会翻。经过很多次研究试验,我后来才知道,翻这种大模子,要用另外一种方法翻。这样我们将模子搬上搬下,他们工人都受不了,但是我这个大学生都没有叫苦累。爱劳动、又会打篮球,厂里对我的印象更好了。因为表现好,厂里有一次还派我和老艺人何水根一起出去参观。

第二年,熊钢如、唐自强、王祖荣、胡利民四个人到雕塑瓷厂来了。他们本来是分到部陶研所的,部陶研所不让他们从事专业,让他们去当干部。他们不想放弃专业,看到又有我们前面几个老校友,就到雕塑瓷厂来了。这样雕塑瓷厂就有十个陶瓷学院毕业的大学生。

紧接着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夕,陶瓷学院的雕塑系被解散撤销。一纸解散令,雕塑系的老师就各奔东西。雕塑系的毛龙汲老师回江苏宜兴去了,他是浙江美院毕业的。所幸尹一鹏老师、还有吴天保、张羽、王留仙四位老师没有离开景德镇,都被安排到雕塑瓷厂工作。四个陶瓷学院顶尖级的老师,十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加上这里的老艺人曾山东、刘祖燃、何水根、蔡敬标、张新禧、金运年等人,雕塑瓷厂的艺术创作力量前所未有地强大。全国各地因为政治运动,高校和很多研究机构都解散了,这些高校顶级的专家教授和大学生都集中在雕塑瓷厂,雕塑瓷厂在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反而因祸得福,工厂的学术研究氛围变得浓厚,产品研发和作品创作能力大幅度提高,群众的艺术文化生活更是丰富多彩。

尹一鹏、吴天保这些老师来了以后,雕塑瓷厂就更加风生水起。他们深入生活,到大茅山体验生活,到鄱阳湖体验生活,到捕捞大队体验生活,还到了南昌钢铁厂深入生活,1964年后“文革”期间,他们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64年,唐自强和我去了南昌钢铁厂,体验生活一个月。我在钢铁厂是炉前工,而且是真刀真枪地炼钢铁,我们成为正常顶班工作的工人。那年我做了一件作品是《轧钢》,另一件是《小秋收》,这件作品参加了全国美展。熊钢如和汤善根合作了一个叫《舵手》的作品,渔民手把着船舵,手里拿着一本毛泽东选集,意思是毛泽东思想是指明方向的,非常有创意。另外,熊钢如还做了一个小体量的雕塑作品《浇铸》,也是表现炼钢工人的题材,中国美术馆收藏了这件作品。老艺人曾山东创作了一件作品《雷锋》,中国美术馆也收藏了,这件作品还登上了中国美术杂志的封面。尹一鹏老师做了一个少数民族的女孩的《试针》,傣族的赤脚医生看病时在自己身上试针的作品。李恭坤做了一个撑伞出门的叫《出征》的作品。

所以,“文化大革命”时期,雕塑瓷厂的艺术创作力量非常强大,做了很多东西。我们这些陶瓷学院的师生,一边响应毛主席的文艺路线,与工农兵结合创作大量现实题材的作品,还一边深入一线服务工厂生产,我们也做了很多传统产品,为雕塑瓷厂争取了大量的外汇。

雕塑瓷厂一下子变成全市非常有影响力,成为出口创汇、组织活动、艺术创作这些都非常活跃的先进瓷厂。

“文化大革命”期间,雕塑瓷厂成为十大瓷厂中最主要的“文革瓷”生产基地,大量的主席像章、伟人瓷塑、工农兵形象、样板戏雕塑都出自景德镇雕塑瓷厂,成就了“文革”时期景德镇雕塑瓷厂的一段辉煌历史。例如《社会主义赞歌》《东方红》、《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大型组雕,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中英雄人物,还有王进喜、陈永贵等人像作品,文革结束后的《你办事我放心》等都成为时代的经典。文革瓷,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产物,表现出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景德镇制瓷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而这段历史的辉煌,正好是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陶瓷学院这一大批师生偶然成就的历史必然。

作为景德镇陶瓷大学的莘莘学子,有幸亲历和见证了母校从建立到发展壮大,也目睹了雕塑瓷厂从一穷二白,到如今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我由衷地为母校感到骄傲和自豪,也由衷地感恩老师的辛勤培养,倍加珍惜难得的人生际遇和艺术创作的舞台。(口述/刘远长 文字整理/吴爱飞)

(责任编辑:刘欢 审稿:刘小清 刘欢)

上一篇:九三学社景德镇陶瓷大学支社副主委赵林教授在“科普中国说”江西专场发表演讲
下一篇:2025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论坛在我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