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非遗研培十周年成果展在我校开幕
时间:2025-10-27  点击:[]  作者:  来源:

本网讯(继续教育学院)10月27日,“匠心瓷韵”——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非遗研培十周年成果展”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新厂校区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汇聚全国多窑口陶瓷非遗传承人力作,集中展现十年来陶瓷非遗研培的丰硕成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陶瓷分会会长、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吕品昌,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海波,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云霞,景德镇陶瓷大学原副校长、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吕金泉,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文物局长占兴华,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杨志民,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曾德生,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统战部部长陈丽萍出席开幕式,景德镇陶瓷大学发展规划处、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博物馆、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等相关部门、学院(部、系)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的100余名非遗学员代表、教师代表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陈云霞主持。

开幕式上,吕品昌在讲话中表示,陶瓷大学自2016年成为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首批参与院校以来,始终坚守“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宗旨,聚焦“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累计举办20期研修班,培养800余名德艺双馨的中青年陶瓷非遗传承人才。此次展览既是对国家非遗研培计划实施十年的献礼,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景德镇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旨在推动研培成果从“课堂”走向“展厅”、从“技艺”迈向“产业”。

占兴华在讲话中谈到,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年瓷都的灵魂。十年来,景德镇围绕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区“两区”建设,构建完整传承体系、推动技艺创新突破、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文化生态环境,研培计划正是“两区”建设的重要人才支撑。未来,景德镇将持续完善传承体系、强化创新驱动,助力陶瓷文化焕发新活力。

非遗班教师代表、设计艺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青花斗彩“春碗”设计团队负责人汪浩,非遗学员代表、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主席孙立新,非遗学员代表、宜兴市紫砂陶设计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董亚芳先后发言。汪浩分享了十年教学中的感悟,见证传承人们从技艺到思想的全面提升;孙立新结合学习经历,分享“拓宽视野、担当传承、推动创新”的非遗传承心得;董亚芳讲述了将景德镇“科艺结合”理念融入紫砂创作的实践,谈到“手工是非遗的根与魂”。

吕品昌宣布“匠心瓷韵”非遗研培十周年成果展开幕。与会领导、嘉宾与学员代表共同参观展览。

此次成果展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陶瓷分会指导,景德镇陶瓷大学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管委会共同主办,景德镇陶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博物馆、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承办,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协办。本次展览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元,既有对古法工艺的坚守,也有对现代审美的诠释,生动展现了陶瓷非遗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展览不仅是对十年研培成果的集中检阅,更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传承注入新活力,将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陶瓷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责任编辑:刘欢 审稿:兰茜 刘欢)

上一篇:我校举行校园大型公共艺术作品《115立方米》揭幕仪式
下一篇:我校开展预防传染病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