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陶大115周年专栏】校友李韵涵:我与陶院共成长
时间:2025-10-30  点击:[]  作者:  来源:

编者按:薪火相传,再启华章,为庆祝景德镇陶瓷大学办学115周年,学校校园网设立“陶大115周年”专栏,陆续推出校史回忆文章,带领师生重温一代代陶大人踔厉奋发的峥嵘岁月。

2014年的那个夏天,烈日当头,蝉鸣依旧。在家人的陪伴下,我第一次踏入这所学校,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会在这里发生怎样的故事。

但故事很快就开始了。某个军训后的晚上,寝室至二食堂前的那条道路人声鼎沸,是学校里的各大学生组织和社团在招新,从头走到尾,我手里多了一打报名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觉得当记者是一件特别酷的事情。也是在这样的兴趣驱动下,我进入了记者团与学生会。而记者团,一呆就是3年。

李韵涵作为学生记者采访学生

那时候的我,可能也从来没有想过,当时那样的一个决定,会影响我至今。其实,在陶院记者团的每天,都是有点辛苦的。我的课余时间几乎都在出任务、写稿、拍照、编微信……。但是要我现在回想起到底是怎么个辛苦法,我一点也说不上来。我只能记起,我走遍了学校的每个角落,会留心学校的新变化,和朋友们一起奋斗的日日夜夜,还有编辑部的灯光总是一直亮着的。

非常有幸,见证了学校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成为“景德镇陶瓷大学”。大一刚进入学校的时候,离我的18岁生日还有几个月,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年。而学校不仅见证了我的成年,更见证了我的成长。学校不仅教给我知识,还给我机会,给我平台,开拓我的眼界,锻炼我的能力。

每年的暑假,学校都提供了许多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从跟着大家一起社会实践,到带领大家社会实践,走过了广东佛山、山东淄博,坐过通宵的火车,吃过路边的盒饭,见过凌晨四点的陶大。

细细算来,在陶大的四年时光里,我在长沙的橘子洲头奔跑过,在武汉黄鹤楼上登高望远,体验了苏州的慢生活,去过四川大山里支教,坐着通宵的火车去往深圳……

记得为了采访一位校友,编辑部让我和另外一位伙伴前往深圳进行实地采访。临时接到任务已经买不到火车票了,最后只买到了一夜的硬座。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靠着手机导航历经了3个小时来到了那位校友的所在地,校友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那是第一次接触校友。那时候觉得,我们学校的校友也太棒了。

毕业两年至今,我也成为了一名校友。毕业之后,进入到了现在的单位中国新闻社江西分社,从一名学生记者,成为了职业记者。时至今日,我都十分感谢学校给我的一切。那个时候的我们总说,我们学校没有新闻专业,但有新闻理想。学校的记者团不仅让我有了新闻理想,还十分呵护我的理想。

在学校里拿了经济学学位,让我在工作中有了新闻+经济的双学科背景。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锻炼到的能力,写过的稿件,拍过的照片,编过的微信,都让我在目前的工作中更加地有底气,也更加得心应手一些。而在学校中养成的不断追求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习惯,也让我现在一直保持着一种学习的心态。不知从何时起,景德镇陶瓷大学这所学校的气质,已经影响了我方方面面。

四年时光太匆匆,但是我最珍贵最值得回忆的一段记忆。在此,贺母校华诞,愿母校、老师、同学、校友都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刘欢 审稿:兰茜 刘欢)

上一篇:我校在“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喜获佳绩
下一篇:校纪委举行翠湖纪法讲堂第十二讲:带头增强学思践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