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从绿色军营走进象牙塔
时间:2011-01-14  点击:[]  作者:  来源:

他当了两年兵,参加了2008年湖南省郴州市的抗雪救灾,被评为“军事训练优等士兵”、“学习标兵”、“优秀士兵”;他十岁失去了母亲,求学路上历经坎坷,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他把军人的精神品质融入到大学生活,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和“全省三好学生”等诸多荣誉,他就是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09雕塑(4)班韦柳能。

自强始自少年愁

1987年秋,韦柳能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县大化镇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0岁那年,病魔便夺去了他母亲的生命,两个姐姐相继辍学、外出打工。父亲每天起早贪黑,一边下地干活,一边到建筑工地做挑夫,挣钱维持生计。早早体会生活艰辛的韦柳能,开始学着做家务、干农活,为父亲分忧。

生活的磨练,让韦柳能对梦想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高一下学期,韦柳能选择了自学美术。学习美术需要较大的开销,一只铅笔、一瓶颜料,对他来说都成了负担,他没办法到专门的培训班学习。有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许太学。没有钱、也没有任何美术功底,但韦柳能对学画的执著精神,感动了许老师。许老师决定免费让他到画室学习,还帮他安排了勤工俭学的工作,以便平时买画笔、颜料之用。

经过努力,2006年高考,韦柳能高分通过了自治区专业统一考试,同时还取得了华南农业大学专业成绩全国前十名的好成绩。遗憾的是,虽然高考文化总分超过提前批本科线近50分,但是语文单科成绩的短板,还是让韦柳能与大学擦肩而过。

军旅生涯铸意志

没能走进大学,失意落榜的韦柳能便只身来到广州,准备去打工。然而,当地工程工作生活条件的艰苦让韦柳能不甘心,考虑再三,韦柳能决定回学校继续补习。

重回学校补习不久,韦柳能的命运再次发生变化。父亲让他去参军。200612月,韦柳能通过层层筛选,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初到军营,身体瘦弱的韦柳能常常吃不消,俯卧撑做不了30个,单杠练习最多做6个,3公里越野跑半个小时都跑不下来,他一度成为新兵连的“后腿兵”。可是,无论多么艰难,他总是咬牙坚持,即使是瘸着腿,也要走到终点。在一次实弹演习的训练中,在满是沙石的铁丝网桩下连续爬了几十个来回后,韦柳能倒在了终点。班长跑过来搀扶他,撩开袖子,鲜血已经把他的袖子浸透了。凭着这股韧劲,新兵连结束后,他适应了部队高强度的训练。新兵三个月集训下来,他所有的科目考核全部达标,成了新兵连进步最大的一名新兵。

随后,韦柳能加强了对自己军事专业技能和体能的学习和锻炼,不到半年的时间,他成了同年度兵里军事训练的标榜,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军事训练优等士兵”。2007年老兵退伍,韦柳能被连队领导推荐任连队文书兼军械员。连队的文书军械员工作量非常大,被称为连队的“管家”,特别是对于一些电脑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要求,这对于只有高中学历,很少接触到电脑的韦柳能来说,难度很大。但他一点也没有退缩,利用休息时间不断翻阅资料,虚心请教,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5个小时,不到两个月,就已经具备了相关业务能力。

200812月,湖南郴州等地发生了罕见的冰冻灾害,他所在部队被紧急派往京珠高速公路、郴州地区等地执行抢险任务,韦柳能所在的连队被派往驻地抢修线路。山路崎岖,歪倒的树木挡住了前进的去路,他就和战友们一起齐心协力,在山道中开出了一条小路,将几十斤重的电缆设备一根一根往山下送,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由于工作出色,加上专业特长,韦柳能很快被调入机关宣传股担任宣传报道员,并在部队各级报刊发表数篇文章,先后被评为“三写先进个人”、“学习标兵”,还在部队举办的“军营艺术创作展”中获二等奖。

历经坎坷终圆梦

200811月,韦柳能复员回家。圆梦大学的想法,一直在他的脑海里。2009年,他决定再次参加高考,这一次,凭着自己的美术功底,他取得了269——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更加坚定信心,全力准备文化课考试。3月中旬,21岁的韦柳能成了班里年龄最大的插班生。

备考的道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他再次走进校园,一身迷彩服、一个板寸头惹来了老师和学生异样的目光。当时,他原来高中班上的同学已经回到母校实习,同样是回到母校,别人成为了老师,自己还在准备高考,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高考,韦柳能以专业分高出雕塑专业9分的成绩被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录取。

奋力拼搏勇争先

从一名部队的士兵到艺术类知名高校的大学生,韦柳能完成了人生路上的一次漂亮转身。进入大学后,韦柳能担任09雕塑(4)班团支部书记兼体育委员。在学习上,努力学习专业和文化知识,两个学期以来,他的泥塑基础课、人体解剖课、结构素描课成绩均达到90分以上。在2009-2010学年度两个学期分别获得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及国家助学金,并被评为“全省三好学生”。在班干部岗位上,他尽心尽职,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组织同学向玉树灾区捐款、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帮扶班上的贫困同学。20095月,他所在的班级被学校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在参与社会实践方面,他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勤工助学工作,发传单,做家教,销售陶瓷首饰……

大一下学期,韦柳能对于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明确的学习计划,他与同学合作在校外开起了工作室。为了解决设备问题,他和同学一起动手钉木架,跑到雕塑瓷厂的作坊里打杂工,一方面积累经费,另一方面学习经验。一年多来,通过承接制作各种雕塑及陶瓷,他一共累计创收10000余元,为家里节省大部分开支,还把钱寄回家给父亲买药治病。

由于出色的专业课成绩,2011年元旦,韦柳能参与了导师张嗣苹主持的有关神话人物雕塑创作的学校横向课题,做出了与课题相关的八个大型雕塑。冬天的景德镇寒风刺骨,塑泥冻的像冰块一样,但是为了不耽误工期,他和老师一起,每天持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他的手被冻的像脱水的茄子,一道道伤痕更是剧痛难忍,再加上工作室里炭火的烘烤,韦柳能的手很快长满了冻疮,甚至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好,但他依然坚持着。晚上十二点多,韦柳能一个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昏黄的台灯下,他拿出了从图书馆借回来的雕塑资料,认真研究,总结一天的工作心得。为了尽量节省开支,韦柳能到市场上买来了几十斤萝卜,作为自己一个月的伙食开销,所以,清炒萝卜就成了他每天的“美味佳肴”。

虽然条件刻苦,但有时间,韦柳能就会和张嗣苹老师一起沟通交流,特别是雕塑的技法方面,针对如何利用泥巴的特点造型、如何表达好作品的思想及内涵上反复探讨。如果条件允许,张老师经常安排韦柳能和她一起做雕塑,等韦柳能把大致的形体框好,逐步开始深入刻画时,看到不准确的地方,张老师就会主动过来修改,同时还给他讲解具体的原因。了解到韦柳能的实际生活困难后,张老师就把韦柳能叫到家里来吃饭,时间久了,懂事的韦柳能便成了老师的“一家人”。

在韦柳能的影响下,大二上学期,班上十多名同学开始在校外筹办雕塑工作室,一方面为自己的专业打基础,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承接雕塑、陶瓷类的工作挣钱,减轻家庭生活负担。在韦柳能的带领下,09雕塑(4)班成立了英语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还成立“英语角”。大家习惯了叫他“兵哥哥”,也喜欢听他讲军营里的故事,在快乐的氛围中共同学习。

从绿色军营到象牙塔,韦柳能走过一段不平凡的道路,曾经的军营生活使韦柳能多了几分稳重和男儿气概。从兵哥哥到大学生的艰辛之路又让他多了几分刻苦钻研和努力拼搏的精神。从挫折中汲取成长的智慧,给命运一份坚强,给挫折一份潇洒。韦柳能凭借着这样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在自己的漫漫人生路上谱写着青春的乐章。(记者 赵一琳 贺涛)

 

 

 

 

 

上一篇:我校召开辅导员工作大会
下一篇:我校召开统战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