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记者 叶鹏 李增霜)“高校校报如何定位,如何办出受读者欢迎的优秀校报,校报栏目如何做到耳目一新,如何提升校报的覆盖率和影响力”。带着这些问题,7月9日至7月13日,我校校报记者团“高校校报读者群体及关注栏目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11人赴武汉高校进行调研、交流、学习。
虽然这几天武昌一直持续大雨,但实践队参观、学习的热情丝毫未减。实践队先后走访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通过参观、座谈、交流等形式,了解高校校报建设情况。向各高校校报编辑部赠送了《陶瓷学院报》,以及校报创刊20周年优秀作品集——《笔墨春秋》。
在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大报》主编程秀莉、副主编党波涛等热情接待了实践队。座谈中,双方分别介绍了校报发展历史和校报记者团建设情况,并就校报的稿源、印刷、审校、学生记者的培养、记者团的管理等进行了交流。针对如何破解时效性不足,受网络因素影响校报读者群体缩减,校报的市场化运作尝试、记者团队伍建设、校际间如何加强交流联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程秀莉主编谈到,校报是培养传媒人才的一方沃土,很多怀揣着“记者梦”的学生加入了记者团,通过校报编辑部的培养、锻炼和自身的努力,实践能力业务素养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华中师大的学生记者充分利用武汉传媒业的优势,经常利用寒暑假到各大报社实习锻炼,最终大部分都走上了职业记者的道路。华中师大校报的一大特色是新闻图片的拍摄和排版,通过生动的图片来达到较好的视觉冲击。另外,学生记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视角,撰写了很多有影响力的稿件;在校报栏目设置上,要紧扣学校的中心工作,并能契合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深入报道和早期策划来提升校报的可读性和实效性。
当了解到我校学生记者团注重组织形象建设,设计了学生记者团的团徽、团旗,团服,为学生记者提供多元的学习、交流平台,邀请知名媒体记者来为学生记者进行培训时,程秀莉主编等对我校校报记者团这些做法表示赞赏。程秀莉主编为我校校报记者团能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走出去交流学习办报经验的精神所感染,并表示要借鉴我校校报记者团的经验,加强华中师大记者团的形象和凝聚力建设。
在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实践队与这两所高校的校报记者进行了交流。因为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爱好,虽然交流时间很短暂,但也亲似一家人。实践队还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长江大桥等,领略了博大的荆楚文化,拓展了视野。
目前,我校校报编辑部与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昌大学等200余所高校校报编辑部建立了联系,通过定期互寄校报及各种形式的交流、学习,努力把《陶瓷学院报》办成有影响力的好校报。
上一篇:用艺术传播红色文化
下一篇:学校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部署暑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