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铁军(中)在领奖
2010年5月14至16日,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内弥漫着紧张的气氛,首届外教杯全国高校大学英语讲课比赛(江西赛区)在这里举行,来自全省高校的131名优秀英语教师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5月16日晚9时,为时三天的比赛落幕。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侯铁军老师获得一等奖。颁奖典礼上,侯铁军从省教育厅副厅长洪三国、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艳国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获奖证书和奖杯,激动得热泪盈眶。全省只有三名教师获此殊荣,另外两名分别来自江西师范大学和上饶师范学院。
难忘的滑铁卢
侯铁军是第二次参加这项赛事了。2009年5月,侯铁军参加了首届比赛,复赛的前十五名选手进入决赛,而侯铁军的成绩第十六名。被淘汰的侯铁军感到非常遗憾、沮丧和失落,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回校后,侯铁军参加了6月份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路"过关斩将",以优异成绩获得了文科组第一名,并得到了评委的高度评价。
这让侯铁军重新找回了自信。他认真总结了赴昌比赛失败的原因,一是对比赛规则把握不太准。二是备课也有偏差,之前以为授课对象是英语专业学生,所以在备课时,就课文主题思想挖掘的较深。其实,组委会要求是面向非英语专业,需要浅显、全面、透彻、易懂。
找到了症结所在,不服输的侯铁军心中无数次闪现这个念头:“我一定会再杀回去的,我觉得我行!”
结婚礼服现身决赛现场
侯铁军果然没有食言。
黑色西服,粉色衬衫,蓝色领带。2010年5月16日上午,侯铁军一身正装出现在比赛现场,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他2009年结婚时的礼服,他期待这套有纪念意义的行头能为自己带来好运。
参加本次比赛的131名选手分为综合、听说两组,比赛分复赛和决赛。侯铁军是在综合组,共有66名选手。复赛题目是自选课文,进行20分钟讲解。
为了准备这二十分钟的复赛,侯铁军熬了十几个夜晚。4月底,以《Daydream A Little》(做一点白日梦)课文赢得学校初赛第一名之后,他随即参加了上海第二届国际壶艺双年展口译工作。火速赶回来后,根据初赛时校评委专家和大家点评的批评意见,他重新选定了课文《As His Name Is,So Is He》(人如其名)作为自己的复赛讲解内容。
准备复赛期间,由于白天上课繁忙,他每天晚上都要备课到夜里一、二点,反复修改课件,总计不下二十次,甚至在去南昌的途中,他还在和老师们一起研究比赛规则,完善课件。整个备赛过程中,余孝平、程亚、马薇、刘颖等团队成员不厌其烦地担任评委和“学生”,一遍遍地帮忙找问题、挑毛病,然后再有针对地提出修改建议。每次试讲都会开启秒表严格控制时间,力求将进度精确到秒。5月14日,侯铁军和余孝平、程亚、马薇老师一起来到江西师大瑶湖校区报到参赛。有一位十多年未见的同学与多位好友闻讯后从昌北赶到瑶湖,建议到外面聚聚,但因大赛在即,侯铁军只能婉拒他们的好意,约定改日再叙,毕竟为了这次大赛,他足足憋了一年的暗劲。
侯铁军选定的参赛课文主要讲述名字对人的重要性。他的课件以 “史珍香”、 “布什”(Bush有灌木丛之意)、“莎士比亚”(Shakespeare摇鱼叉)等常受人耻笑、揶揄的名字为引子,并通过巧妙的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意识到名字的重要性。在谈到主人翁改名并获取成功的经历时,还着重指出改名改的不仅是名字,还体现了个体对追求自我身份的诉求,并借用《西游记》的视频片段:从石猴子被师傅赐名“悟空”时的兴奋,到被骗为“弼马温”的恼怒,再到自封“齐天大圣”的荣耀的例子,来阐述这一问题。由于准备得较为充分,加上出色的表现和活跃的现场气氛,侯铁军最终以第9名的成绩进入决赛。
决赛形式是现场说课。临时抽选课文,准备三十分钟,然后说课十分钟。他抽到的题目是Leave Your Ego at the Door《把"自我"留在门外》。在上交完手机、电子词典等物品后,他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单独备课。看完文章,他思考再三,决定先从宏观入手,讲述教学目的、重点、步骤,再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讲解听说读写各项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此外,他还着重突出了文章中的中西文化因素,以标题中的Ego为例,借用大家熟悉的怡冠(Ego)饮料作为切入点,然后追根溯源至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层次学说,讲解Ego 的来龙去脉,并把它与西方的个人主义相联系。此外,在讲解文章中心句"Act and treat others the way you want to be treated "(想让别人如何待你,就得如何对待别人)时,还把它与中国文化中的“舍得”观念(He who wants to be a receiver should start as a giver)"相比较,以期让学生管窥钱钟书先生所言的“东海西海,心里攸同” 的妙意以及鲁迅先生所提的“比较既周,爰生自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真谛。
一切准备就绪后,侯铁军自信而从容地走上了讲台。与进入决赛的另外17名选手展开了角逐。十分钟过后,在观众一片掌声中,评委们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次,他终于成功了。
嗜书如命的“侯哥”
担任评委的江西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赵国杰教授这样评价侯铁军,“侯铁军是决赛的18名选手中,唯一一个吃透文章精神的选手,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巧妙地把中西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去,难能可贵。”
能够得到评委如此高的评价绝非偶然。侯铁军爱读书是出了名的,读书期间,他是湖北图书城,外文书店等书店的常客,甚至在去上海、北京旅游时也不忘去当地的大型图书市场“淘宝”。丰富的积淀让侯铁军讲起课来游刃有余,非常有听头。
读大学时,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侯铁军“侯哥”。 “侯哥” 藏了很多书, 2007年毕业时,“侯哥”邮寄回来的书装满了整整7个电脑箱,另外,在校卖旧书卖了800多元,(每本只卖几块钱),是全班最多的。“侯哥”的考研笔记,有同学以80元的高价买走,因为笔记做得详实、认真、实用。
侯铁军的书房像一个小型图书馆,文史哲类书籍一应俱全,共600余册。他已经陆续读过近百册,今后还将继续抽时间读下去。
入校试讲 他差点被淘汰
1999年,侯铁军考入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4年的本科和2年的研究生学习,让他掌握了扎实的英语基础。报考研究生时,一些老师和同学劝曾担任过武汉大学口译队成员的他选择“口译”方向,因为口译方向毕业后好找工作,待遇丰厚;但对文史哲偏爱有加的他则有自己的追求,最终他选择了“英美文学”这一“冷门”方向。读研期间,侯铁军深入学习了西方文学、文化经典,两年的苦读让他收获颇丰,他的毕业论文获得校内外专家盲审优秀、答辩委员会全票优秀的佳绩,是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近年来唯一一个以论文全优成绩毕业的学生。
2007年夏,踌躇满志的他来到陶院应聘英语教师一职。虽然语言文化基本功过硬,但作为非师范类学生的他,从未接触过教学法、心理学等课程,缺乏一定的教师基本功素养,甚至没有搞明白“讲课”与“说课”的区别,因此在说课时概念混淆、答非所问、表现欠佳。人文社科学院院长余孝平回忆说,当时他试讲的表现一般,差点就被淘汰了,评委们最终决定留下他,是看重他认真的态度和流利地道的口语,以及良好的学业背景和可塑性。现在看来,我们留对人了。”
口译工作反哺教学
在侯铁军看来,作为一名口译教师,如若能有宝贵的国际会议和外事活动实战经验,以切身感受和经验教训来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口译和笔译的精髓,将会使他们受益匪浅。
2008年10月是我校五十周年华诞。期间由景德镇陶瓷学院与美国陶瓷艺术教育委员会、西弗吉尼亚大学共同举办的中美陶瓷艺术教育研讨会是校庆活动中的“重头戏”。来自美国、法国、韩国等国61所大学的专家学者近两百人将参加本次会议。
庆典组委会决定由我校外语教师担当本次庆典的翻译工作,其中侯铁军等老师负责的是大会现场翻译工作。在接到了这个光荣的任务后,喜欢挑战的他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由于对陶瓷专业知之甚少,他开始恶补陶瓷知识,去图书馆借阅了《中国陶瓷史》《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等数十本书。他还上网查阅了研讨会历年的会议概况和此次会议与会专家的研究方向、论文,以尽可能地熟悉相关专业知识。最终,他和同事一起圆满的完成了这次任务,受到了国内外与会人员的好评。此后,他参与了2009年5月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的笔译, 2009年第二届中国三宝国际当代版画艺术研讨会暨作品展口译,和中国2010年上海第二届国际壶艺双年展口译等工作。通过这些与陶瓷亲密接触的活动,他开始喜欢上陶瓷文化,并着手学习陶瓷文化知识,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为学校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同事、学生眼中的侯铁军
侯铁军每周上二十多节课,讲授 “中级口译”、“初级口译”、 “综合英语”、“英语听力”,以及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综合课程"。他很少看电视,除了备课,就是看书,每天晚上12点钟之前几乎没有休息过。
同事这样评价侯铁军,“他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工作狂,口语水平非常棒,课讲得很有深度,上课、备课的认真态度令人敬佩、感动。”
课堂上,侯铁军很少讲学生能够从词典、参考书中查到的内容,常常介绍中国英语学习专家的学习方法,他不但自己喜欢读书,而且时常鼓励学生多读书,教导学生树立国际视野,纠正应试思维。在同学们眼中,侯铁军是偶像派的老师,“帅气,讲课透彻,有思想,英语说的地道,像外国人”,能够将大道理讲的生动而富有活力,上他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每次听完他的课,学生就有上图书馆借阅他提及书名的书的冲动。同学们最喜欢听侯铁军讲故事,因为他能将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如临其境。2009年,工作两年的侯铁军就被评为“优秀教师” 和“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侯铁军这样鼓励学生:“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两件值得自己骄傲的事,或者值得记忆回味的事情。即使失败了,那又怎么样呢,下次再来啊,人生不就是要展示一下自己,证明一下自己么。”
腹有诗书气自华。侯铁军的座右铭是“天道酬勤”,正是 “勤”字,让侯铁军的教书生活变得充实、快乐。他将继续遨游书海,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熟悉中西文化,成为有思想有能力的人。 (文/李明文 李增霜 刘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