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聚英授艺——2022年度江西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陶瓷修复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成果作品展”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博物馆一楼开幕。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吕金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校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元青花馆藏品捐赠者鲍杰军,江西文化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冯彬,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李一平,景德镇古窑文化研究院院长周荣林,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孙立新,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王建、院长陈宁、副书记吴钊、副院长吴军明,美术学院副院长赵兰涛等以及本次项目授课教师代表、学员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项目负责人、古陶瓷研究所所长、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李其江主持。

吕金泉指出,陶瓷修复是一门集科学、技术、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是对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对陶瓷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本次展览既突出景德镇陶瓷大学元青花馆的收藏特色,又体现此次陶瓷修复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教学特点,项目充分结合了景德镇陶瓷大学的资源优势、经验能力和特点特色,通过专业讲座、课程学习、实地考察、创作实践等多种手段,提升了学员对陶瓷文物和艺术品修复理论的理解和修复实践能力。同时希望学员能够在这次修复培训课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复理论认知以及实践能力,为我国的陶瓷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吕金泉宣布“聚英授艺——陶瓷修复技艺传承与创新艺术人才培养作品成果展”开幕。
开幕式上,鲍杰军在致辞中非常肯定本次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成果展览,这非常符合他捐赠元青花馆标本的初衷,就是要把文物标本充分运用到教学、研究、人才培养中,最大化地发挥出标本的价值。
项目负责人李其江表示,本项目面向全国共招收了30名学员。为全面有效提升学员陶瓷修复技艺水平,邀请了业内陶瓷修复领域资深专家进行理论授课与现场指导,并向学员提供了“求古归元”元青花馆陶瓷标本进行修复实践。本项目学员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并提交了修复作品。此次展览展出191件学员完成的陶瓷修复作品,每一件展品皆为修复者学习成果的具象化,更是陶瓷修复技艺传承的体现。展览分为考古修复作品、无痕修复作品、金缮修复作品、锔瓷修复作品四个板块展示,通过文物修复前后的对比,辅以对陶瓷文物病害、陶瓷修复技艺历史、陶瓷修复过程和修复案例的阐释,展示陶瓷修复的过程和修复成果。多种修复技艺的对比成果展览,让我们能清晰地了解到陶瓷修复的过程和意义,领略到修复技艺的魅力、修复作品展示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授课教师代表袁枫在发言中回顾了此次项目实施的过程,并深情回忆起教学过程中的诸多感人瞬间,对老师、前辈们之于文物保护修复教学的负责态度和对事业的热爱表示感恩和钦佩,并对学员们在项目中的积极表现做出肯定,此次所展出的修复作品整体上达到了较高水平,这离不开老师与学员的共同努力。此次项目旨在为国家培养更多陶瓷修复领域的相关人才,项目中践行的培养模式直接文博行业客观需求,为江西省乃至全国陶瓷文物修复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251410/7091612
上一篇:【江南都市报】巧缮·薪传——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首届修复成果展开幕
下一篇:【江西广播电视台】科技助力文物保护 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首届修复成果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