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由黄子通提供)
黄子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录取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材料与化工专业(功能材料与器件方向)专业学位硕士。在校期间,获得校/企奖学金8次;在《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Solid Fuel Chemistry》期刊发表SCI论文2篇(共同一作),发表中文论文1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曾获“2023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三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荣誉40余项。获评2023年度校“最美大学生”与“十佳科技之星”荣誉称号。 “当临近出录取结果前,我非常紧张,手指机械地刷新着手机里的信息,看着网页上迟迟未更新的信息。知道自己被录取后,我并没有预想中的尖叫欢呼,更多的是一种不真实的‘漂浮感’,大脑一片空白,后来才感到庆幸与开心。”黄子通回忆道。
做科研,要经得住打磨,耐得住性子,铆得住劲
驰而不息,慢而有恒,“如果问我认为自己能被清华录取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觉得可能是我表现出的良好的抗压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科研履历,尤其是丰富的科研履历助力我在复试中从一众名校学生中脱颖而出。”对于黄子通来说,科研是贯穿他大学四年生活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也是他选择继续读研深造的影响因素之一。从大一入学的迷茫,到鼓足勇气迈出走向科研的第一步,在老师的指导下,黄子通学习了除了课本知识之外的更多知识技能,从尝试建模、写研究材料、提前了解了产品测试、路演……到在对新能源方面的知识不断掌握后,黄子通开始将自己的步伐放大,走向了参加校内外甚至国家级的一系列竞赛的路程。

(图片由黄子通提供)
失败是常态,成功才是偶然。虽然黄子通在各项比赛中获得佳绩,并以共同一作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一篇已发表,一篇最终校稿),但也有很多事与愿违的时候,研究了两年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实验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数据至今未能拼凑出理想的答案;他的第一篇中文SCI论文投稿过程更是充满煎熬,投稿返修的过程长达四五个月,花费了一整个暑假的时间在校完善数据。“做科研就像我们做陶瓷一样,要经得住打磨、耐得住性子、铆得住劲,不断重复相关实验步骤,加深对实验设备的使用,用实践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答案,都在行动里
“考清华,应该是很多人年少时的一个梦想,这也是自己的一个圆梦时刻了。”黄子通报考的是材料与化工专业,研究方向为功能材料与器件,这与他本科期间所学的材料物理专业本质上是一致的。从对氢能的研究再到未来即将学习钻研的锂离子电池方向,在本科期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便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我查阅了大量的报考信息并结合自身经历才做出的这个选择。”黄子通坦诚地说,他也曾犹豫过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但勇气还是战胜了内心的忐忑,“我还是勇敢地报名了,现在非常感谢当时的自己。”

(图片由黄子通提供)
一旦确定了自己的方向,黄子通便以实际行动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既定目标。他将计划细化到每个阶段,从去年的3月份开始,他像海绵吸水般学新知、补不足,日复一日大量刷课,在课后进行习题巩固,把每一个基础知识点把握;到了暑假便是强化阶段,他转而以套卷训练提升自身能力,复习专业课,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临近考试前一两个月,他便开始总结回顾这么久的所学所获,查漏补缺。 被问到在备考阶段是否有感到烦躁的时候,“考研是一个周期较长的‘拉锯战’,感到乏力是很正常的事情,碰到节假日、暑假这种时候,也会想要休息,所以我也会适度给自己放假,不让弦绷得太紧。而且在备考的时候,该有的课程学习也不能落下,计划和时间安排,会很紧张,容易被打乱,但还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调整自己。”
向前的脚步不会停歇
三月份初试的成绩并不理想(进面80录66),当时的黄子通不由得担心,自己是不是面临着随时被淘汰的风险,所以在准备复试的时候就更加小心谨慎。他首先系统地梳理了复试流程,通过网络查询往年面试真题,整理出高频问题,并针对性地准备了回答框架。为了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他用英语自问自答,反复打磨发音和逻辑。同时,他重新温习了专业核心课程,确保基础理论扎实可靠。对于自己的科研项目和论文,他做了更深入复盘。此外,他还模拟了多场面试,以此锻炼临场应变能力。这段备战经历让他意识到,初试的劣势反而成了鞭策自己的动力,尽管压力如影随形,但每一步扎实的准备都在悄悄增加他的底气。 复试的顺利进行,再到最终录取结果的通知,如今,站在人生新的起点上,黄子通对未来充满期待。“清华有着国内顶尖的科研平台和学术资源,我希望能在功能材料与器件领域做出一些创新性的研究。”说到这里,他的语气变得坚定而热忱,“尤其是在新能源材料这个充满潜力的方向,我希望能为这个领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也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解决更多产业上的难题。” 在分享考研经验时,黄子通说:“大家在做选择前要对自己有一个大概的估判,备考时一步步扎实前进,保持稳定的节奏,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相信每一个具体的行动,每一次经历,都会在无形之中成为托举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一篇:陶大人物志 | 他是,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