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凝聚思想共识,激扬奋进力量,为迎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学校官微即日起推出“喜迎党代会—党建巡礼”专题,展示自2018年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各学院(部、系)党委的党建工作成果,激发全校师生党员在争创一流中奋进新征程、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刻把握“国之大者”要义,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制造强国使命,不断推动实现学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党委书记蒲守智调研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党建铸魂 砥砺前行
2019年12月,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升格为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党委。目前有8个党支部,254名党员(教工70人,学生184人)。2023年6月,以系为单位重新划分教师党支部,将支部建在系上,加强了党支部班子队伍建设。教师党支部书记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扎实落实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工作部署。2024年9月,“格物德馨”一院一品党建工作品牌正式确立,学院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党建品牌建设与教学、科研、学团等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教学、党建赋能科研、党建促进学风的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切实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对照《景德镇陶瓷大学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指导手册》,不断推进支部“三化”建设。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不断加强对支部建设指导,在支部讲党课,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多次组织党员观看红色电影、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教师第二党支部获评“校级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单位,教师第一党支部获得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研究生党支部获评为学校首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教师党员廖达海获第二届“瓷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博士研究生党员宁翔获评江西省首批高校十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称号;本科生党员刘海义获江西省“最美大学生”荣誉称号。

思想引领 凝心聚力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严格执行学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等制度,规范实施“三会一课”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案例研讨等方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党中央、省委及学校党委的重要会议精神。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严格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每年专题会议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不少于2次。同时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网络思想阵地建设,严格落实新闻报道“三审三校”制度,积极做好宣传阵地管理,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在官网、官微平台发文量共计2587篇,浏览量超230万次,获得良好的反响。学院严格执行学术报告审批制度,严把教材选用、教改立项、产业精英进课堂、省一流课程申报政治审查关,做好新进员工入职审查。
学院党委积极落实《中共景德镇陶瓷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的实施方案》及党委教师工作部相关工作要求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加强先进典型事迹宣传报道,弘扬教育家精神,并经常集中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

守正创新 内涵发展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凸显支撑学校三大优势特色学科群之一“陶瓷材料工程与智能制造”以及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中装备制造产业链及其他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作用,学院积极整合资源,重新凝练“机械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方向和内涵,将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赋能科学范式的研究。自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先后派出汪伟、王俊祥、董枫、董关平四名教师赴地方挂职锻炼,加强科技转化应用,赋能地方产业发展;共获得国家级项目17项,省级项目30余项,市厅级项目80余项,横向项目30余项,总经费2000余万元;共发表论文260余篇,EI、SCI收录15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专利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学院将进一步加大交叉学科的建设,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科研高质量发展。
学院深度践行国家高等教育指导方针,加大专业调整力度,推动专业优化升级,学院2个专业率先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创了我校工科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新纪元。
学院坚持以“陶瓷”为特色的办学理念,将控制、信息、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陶瓷及其它制造领域中机械装备的设计与制造、先进制造和检测、机器人控制和应用、产线运维和管理中,全面提升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成功构建了以三个一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为稳固基石,两个前沿新工科专业(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为创新导向的专业发展格局。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院2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获批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6门省级以上一流课程;获立省级以上教改项目20余项;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2项。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学院教师共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18人次。

匠心筑梦 潜心育人
学院以“价值引领、创新驱动、全面发展、理工融合”为人才发展理念,旨在培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理论创新型人才”、“面向国家重大应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围绕“三全育人”总体要求,将“家国情怀”深植学生内心,将学科发展优势转化为思政工作成效,把校友、校地合作等校内外资源有效融入人才培养,培养了一批志存高远,创新实干的机电领域优秀人才。为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青年学子的创新热情,邀请了60余名优秀的行业或产业工程师为学生进行专业案例授课,探讨技术创新,分享实践经验和成长历程。进一步强化优秀教师选树宣传力度;学院开设“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代表、“新时代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宣传栏,20余人获“优秀班主任”“最美辅导员”荣誉称号,受到校级以上媒体报道30余次,充分发挥了关键群体的示范作用。
学院注重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学院发展中的传承、创新、引领作用,精心打造学院党建、师德师风、就业、学生风采等学院文化墙,作为展示党风、院风、教风、学风的重要窗口,成为凝心聚力、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学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办元旦晚会、微团课比赛、红歌合唱、旧衣回收、古窑宣讲、重阳助老、红十字救护培训等400余项活动,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集体和个人。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生获评国家奖学金27人次,国家励志奖学金360人次,校级最美大学生11人次;我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获批国家级优秀团队,并获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表彰;吴阁坤先后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西省优秀青年志愿者;邓煜臻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物理竞赛等)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24项,省级奖项239项。2024届毕业生升学率21%以上,就业率超90%,居学校第一梯队。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抓党建,紧紧依靠全院师生,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各项事业蹄疾步稳、蒸蒸日上,下一阶段,学院将驰而不息全面加强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学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审稿:计颖 刘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