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追寻“信仰”的力量——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寻访新四军的故事“红色专项”暑期实践团纪实
时间:2023-07-18  点击:[]  作者:  来源:

本网讯/王璇婷 李钰 彭雪 /胡国峰为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6月14日至20日,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寻访新四军的故事“红色专项”暑期实践团沿着革命烈士田英(黄万生)的足迹先后前往乐平、瑶里、都昌地开展实践,追寻“信仰”的力量

探访烈士出生地感悟事迹忆初心

6月14日,实践队一行来到田英(黄万生)烈士后代彭大华、黄兆美家中,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家处于白色恐怖中,出身贫苦、自小就深知底层人民的艰难和社会的不公的田英(黄万生)怀揣着让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解放,让劳苦大众主导自己命运的崇高信仰,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烈士后代的讲述中,队员们了解田英(黄万生)不畏牺牲的英勇事迹和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田英(黄万生)烈士后代彭大华(左)家中、黄兆美(右)家中)

乐平新四军研究会常务理事程雪清的带领下,实践队前往乐平市中共赣东北特委旧址。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诞生地,是方志敏、邵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土地革命时期工作过、战斗过的地方。通过参观旧址与指导老师吴煜的讲解,田英(黄万生)烈士的英姿在队员的心中越发清晰。

(实践队参观中共赣东北特委旧址)

缅怀红色革命地铭记历史

6月16日,实践队来到新四军瑶里改编展示馆。通过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共同追忆瑶里新四军改编辉煌的革命史,深入感受革命前辈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革命情怀。随后,实践队队员徐秋霞和陈海琴结合所学专业,带着满腔热血,用中英双语宣讲了田英(黄万生)烈士波澜曲折的一生。

(实践队员徐秋霞进行瑶里改编双语宣讲)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正是有革命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以鲜血凝结成一道道无坚不摧的盾牌抵御外界侵略,才能有如今大好河山。”“田英烈士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我们追随他的脚步,铭记这段历史,更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坚定信念!实践队在展示馆后的红色学堂进行交流研讨。大家纷纷表示深刻领悟革命先烈不畏艰险、英勇奋战背后支撑理想信念,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实践队在红色学堂内交流感悟)

追寻烈士牺牲地坚定信仰共奋进

6月18日,实践队前往参观田英(黄万生)烈士牺牲地——新四军都昌留守处。实践队在参观烈士简陋的居住环境、破烂的蓑衣,感受着田英(黄万生)烈士带领七人小队誓死抵抗国民党三百人的决心与坚定的革命信念。

(实践队参观新四军都昌留守处)

誓死忽如归”,都昌大港镇烈士陵园的壁画上雕刻着田英(黄万生)烈士光辉战斗的一生。实践队在田英(黄万生)烈士墓前肃立默哀,深切悼念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庄严举起右手,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字字铿锵有力,句句触动内心,表现出了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

(在田英(黄万生)烈士墓前重温入党誓词)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受益匪浅。队长王璇婷表示,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不忘历史来时不易路,坚定未来前行奋斗路,脚下每一步都有力量。”实践队员周璇表示,当时革命之艰苦和眼下生活之幸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将时刻铭记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实践队员胡国锋表示,“要时刻以田英(黄万生)烈士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本领、用好专业特长,以信仰坚守初心,以实干笃定前行,以奋斗开启未来,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寻访新四军的故事“红色专项”暑期实践团合照)

(责任编辑:吕丽芳 审稿:兰茜 吕丽芳)

 

 

上一篇:【暑期“三下乡”】 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展“汲取红色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篇:学校组织团队赴乐平市部分乡镇实地调研对接服务乡村振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