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暑期“三下乡”】 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展“汲取红色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3-07-19  点击:[]  作者:  来源:

本网讯(文/张佳奇 图/张佳奇 黄海龙 肖彤)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文博学子将课堂理论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发扬实事求是和“自找苦吃”精神,6月25日,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前往景德镇市浮梁县兴田乡程家山村,通过挖掘红色故事、开展红色文化调研,参观红色景点、考察农牧资源、走访当地村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6月25日上午,考古文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抵达程家山村,参加了由当地村委举办的乡村振兴交流座谈会。会上,程家山村村支书叶正青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发展现状,帮助大家更好了解程家山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乡村发展现状。他表示,乡村振兴重点在于人才振兴,希望实践队师生能在此行中通过调研走访,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为更加深入了解程家山村传统文化,学习红色精神,实践队一行参观了程家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军被服厂旧址(叶氏宗祠)、皖赣分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群等,瞻仰红色革命圣地,接受红色精神熏陶,感悟先烈们的奋斗历程。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对当地农牧资源进行实地走访。实践队一行在调研程家山村各类产业过程中,积极与养殖户、种植户交流讨论,了解政府对当地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和未来乡村产业的发展规划和遇到的困难等,并深入探索将程家山村红色景点与绿色生态相结合、将发扬革命传统教育与发展旅游经济相结合的具体举措

随后,暑期实践队继续深入程家山村居民家中进行访谈调研。除了对程家山村近年发展情况、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聆听了当地红军后代讲述父辈参加红军战斗的光辉事迹。

在参观红军被服厂旧址(叶氏宗祠)时,村支书叶正青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其历史作用:1934年5月,中共皖赣分区委在叶氏宗祠建立皖赣分区苏维埃政府被服厂,主要为红军加工衣服、被褥和其它军需用品。此地发挥着重要的后勤保障作用,参加人数由初时的30多人发展到高峰时的160余人。叶氏宗祠始建于元末,其外建门牌正中央放有一尊古瓶瓷葫芦组合件,因历史悠久瓷葫芦破损。为保护该文物,实践队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帮助修复这一红色文物。此次文物修复展现了陶瓷大学青年学子的专业特长与责任担当,同时也受到了程家山村村民的认可与赞扬。

(修复前)

(修复后)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实践队还通过乡村小学支教、关爱留守老人、志愿讲解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做到为当地乡村教育振兴和社会文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乡村小学支教)

(慰问留守老人)

(景点志愿讲解服务)

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考古文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实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通过调研程家山红色文旅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发展中的现实困境,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今后将努力夯实专业知识,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挺膺担当、奋发有为,以昂扬的姿态追逐青春梦想,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吕丽芳 审稿:兰茜 吕丽芳)

上一篇:我校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层论坛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召开
下一篇:追寻“信仰”的力量——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寻访新四军的故事“红色专项”暑期实践团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