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陶大115周年专栏】校友嵇锡贵:我的艺术梦想在这里起航
时间:2025-10-20  点击:[]  作者:  来源:

编者按:薪火相传,再启华章,为庆祝景德镇陶瓷大学办学115周年,学校校园网设立“陶大115周年”专栏,陆续推出校史回忆文章,带领师生重温一代代陶大人踔厉奋发的峥嵘岁月。

1960年8月15日,陶院中艺59三班合影(嵇锡贵于中排中间)

虽然过去了五十五年的时光,但多年的陶大求学经历永在心间,难以忘怀。

1957年初中毕业,我报考了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通过了绘画考试及面试后得以录取。当时学校的课程有素描课(丁千、赵履安老师授课)、图案课(施于人、周时图老师授课)以及色彩课(宁璘老师授课)。青花专业课老师是聂杏生、邹正钦、王步。校长是胡怀陵老师。当时教学师资力量比较匮乏,学校决定让成绩优异的学生提前毕业留校担任授课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提前一年毕业,经过培训考核,在1959年留校担任中艺59级3班的班主任,并担任中艺59级3班和中艺59级4班的素描老师。

1958年,在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等院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景德镇陶瓷学院。胡怀陵老师担任副院长,原中专的老师:丁千、宁璘、施于人、赵履安、毛龙汲、葛圣岳、张志安等担任了陶院的老师。我在当了三年中专老师后想要辞职报考陶院,胡怀陵副院长听闻此事后说:“你参加考试吧,考取了就去读。”经过考试,我被景德镇陶瓷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分在大艺61班,全班有22位同学,我在班上担任班长、团支部文体委员,并在陶瓷学院学生会担任学习部长等职务。我学习很刻苦,像一块海绵一样拼命汲取知识,我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因此非常珍惜读书的机会。大学课程有专业(陶瓷技艺)、文学、政治、俄语、体育、素描、水粉画、国画、图案等。

1962年元旦,陶瓷学院学生会第四届执委留影(后排右起第二为嵇锡贵)

大学的科目比较系统全面,专业课有青花、刻花、粉彩、古彩、新彩等。青花课的老师还是邹镇钦、聂杏生,有时也请王步来上青花课。粉彩课的老师是张志汤、余翰青、魏荣生、石宇初等。这些陶瓷专业课的老师都是当时景德镇著名的老艺人,技艺高超。余翰青老师是专画粉彩花鸟的;魏荣生老师是教粉彩人物的,主要是画古装仕女,如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晴雯补裘》等;段茂发老师教古彩,古彩的线条要画得比粉彩浓,而且要挺、有力度,使纹样更具装饰性;石宇初老师教画草虫、鱼、家禽、鸟等,最出名的是画蝉,翅膀画得透明,非常生动,蝴蝶也画得很好。当时所学的这些技艺,我至今还在运用。基础课的书法、国画老师是胡献雅、林福元、洪育庆等;图案课老师是周时图;色彩课老师是宁璘、黎锦培、刘镇南等;陶瓷课老师是施于人;素描课老师是丁千、赵履安等;文学课老师是刘新园、葛圣岳。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技艺精湛的老师,我在陶瓷学院得到了正规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为我的陶瓷艺术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现在我做作品可以得心应手,这与我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造型能力是分不开的。

1964年,由施于人老师带队,我们去北京参观学习,住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倾听张仃、梅键鹰、张守智、祝大年、袁运甫、郑可等教授的讲课,受益很深,让我在工艺美术理论方面得到了提高,对设计理念都有所启发。施于人老师是我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我当时是到景德镇光明瓷厂实习,在那里设计制作毕业作品,这是一个以生产青花玲珑瓷为主的大型国有瓷厂。我结合厂里的生产特点,设计了一套青花玲珑咖啡具,这套产品的造型和装饰画面受到厂方好评,符合厂里的生产要求,作品还参加了广交会。

在陶瓷学院四年里,我是幸运的,陶瓷技艺从釉下到釉上我都学习了,而且非常全面系统,长时间得到了当时著名老艺人的亲手传授。因我专心爱学,老师们特别愿意把他们的传家绝技传授给我,我也尽量领悟老师们的技艺精髓。因此,我今天在陶瓷艺术上的成绩与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是分不开的。这些传统陶瓷技艺已深深地扎根于我的心中,亦是用之不竭的源泉。我至今非常感谢当年培养我的老师们,虽然他们都已离开人世,但亲手传授技艺的形象我永记心间。

在陶院的求学生涯里,我树立了终生从事陶瓷艺术的目标。在这条道路上虽有很多艰辛、坎坷,但我没有放弃、退缩,而是不断地寻求探索,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

我的梦想从陶大启航,我会将我所学传承给我的徒弟、我的学生,让他们继续发扬陶大的精神。

1965年7月23日景德镇陶瓷学院第四届毕业生合影(第二排左起第十二为嵇锡贵)

(责任编辑:刘欢 审稿:刘小清 刘欢)

上一篇:校党委书记蒲守智看望2025级军训参训学生
下一篇:我校推出景德镇陶瓷文化多语种编著系列书籍 助力讲好景德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