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陶大新闻
央视播出“东方之子”——我院教授何炳钦
时间:2005-05-09  点击:[]  作者:  来源:

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于10月14日报道我院艺术设计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何炳钦教授。

  何炳钦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陶艺》副主编、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新求变,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外国际大赛奖,作品《萌》入选在日本举办的“二十一世界的创造第二届亚洲工艺展”获特别奖,《夏韵》、《国之秀》分别获“第二、三届中国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2002年他创作的“泥条构造”之一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华艺杯金奖,并有多件作品被国内博物馆及爱好者收藏。(记者 罗一鸣 黄浪平)

   

中央电视台(播出):

    10月1日,景德镇庆祝建镇千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千年瓷坛开坛仪式在素有瓷源发祥地的瓷阳县隆重举行。这根象征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断的大型现在陶瓷作品,高13.82米、直径1.382米,圆柱上集中展现了景德镇的千年陶瓷文化。作品从设计到制造都创造景德镇制瓷历史上的一个新的记录。作品的设计者是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何炳钦。

   
何炳钦今年49岁,是景德镇学院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77年开始从事专业陶瓷艺术创作,20多年来,何炳钦始终在艺术上寻求变化,这些是上世纪80年代他的代表作品,那时那给就同行们誉为景德镇下一代艺术大师。

   
何炳钦:原来我们在景德镇有很多的老艺人,在袖子里面就可以把你这个形象勾勒出来,做一个雕塑,得到人们的崇敬、崇拜。最大的目标就是讲在造型在装饰这方面想取得大家的认同。到陶院学习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上肯定是很刻苦的,就是讲我们要学到过硬的本领,今后可以进那种最高的殿堂,就进研究所,做大师。

   
凭借着对艺术的执著和刻苦,何炳钦很快崭露头角,1991年前他几乎拿到了国内陶瓷界所有的大奖,命运似乎向他自己设想的方面发展,但是一次出国经历给了何炳钦沉重的打击,这次打击对他而言是颠覆性的。

   
何炳钦:到我们参加国外的像那个美容展的时候,我们就带了景德镇的最好的名家的画的最精彩的最传统的东西带到日本去,当我们一件作品也不能入选的时候,我们一下子就觉得自己落后了,但有些国外朋友也是直截了当说你这个作品,这些表现的手法比较老套了、陈旧了。心里不是滋味,因为我们是一个文明的古国,又是一个瓷的发明国,陶瓷会这样?再加上我们现在是学陶瓷的,怎么会便的这么如此落后呢?所以就觉得掉了深渊一样,有那种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你跟世界文化脱离太长了,人家不承认你是现代陶艺,所以讲我们当时的年轻人,就是讲出现过去模仿人、生吞活剥的,国外人怎么做我们也怎么做,没有自己的思想,就是比喻把女人比作鲜花的第一个人他是最聪明的,第二个人再来比较的话,就不值得你再怎么去比较了。

   
和很多人一样,何炳钦有很长一段时间放弃了传统技法的修炼,转而把全部精力放在了了解国外名家作品的特点和风格上,他花大量的时间临摹这些作品,去参加国外展览和评奖,带去的作品也大多为迎合评委口味创作的。

   
何炳钦:实际上这条路也没走通,在心里是相当复杂的。开始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些作品,做了以后,从不同角度去比较,总好像是有人家的痕迹,在这方面的艺术家是最忌讳的,所以讲我们是很痛苦、很棘手的,有时候晚上不睡觉,一个人钻研。因为当时我是搞陶瓷造型,做了大量的东西,我手上经过做的那种模具的石膏,可能不是几吨而是十几吨来形容。

   
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苦于找不到艺术上的突破,何炳钦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何炳钦在清理自己毁掉的作品时,突然激发灵感,他开始尝试把现代元素和传统题材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但是在做第一件作品时并不顺利。

   
何炳钦:那件作品他是用紫沙泥做的,这个学校没有这种窑,我就很不容易找了几个同学,用一个板子,就扛到距这儿大概有1公里、1.5公里远的叫雕塑瓷厂去烧。我记得那个同学慢慢跟我抬,放在一个板子上,因为那个东西稍微一振动就碎掉了,小心翼翼地就慢慢抬、慢慢抬,大概抬了有两个小时,好不容易抬到了厂门口,正好天就下雨,因为一下雨有风,上面我就用塑料纸盖起来,一盖起来我就看不到上边的振动、摆动,走了几步“啪” 一下散掉了,真是把我一个梦想打破了,很不容易做了几个月,眼看这个时间就到了。看着一团泥巴,在雕塑厂门口整整坐了三个小时,心都死了。

   
为了在技术上尽快实现突破,何炳钦有半年的时间吃住在工作室,经过反复摸索他终于找到了从造型结构上来实现自己对艺术的解读,以泥条为创作元素的系列作品终于破茧而出。从1999年开始,连续四年在国内最高水平的各大展览评比中获得金奖,2002年在日本参加亚洲工艺展就获得大奖。今年三月,这套泥条系列作品代表文化部参加了中法文化年在巴黎的展览。回顾自己的艺术之路,何炳欣说,比作品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营养和灵感。


 何炳钦:现在我就怎么来体现我们这个作品在世界的分量,不仅要有他的思想性、艺术性,还重点的要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一般我在泥条打造的时候,打造它的形体的以后,我都注重把一些符号性的东西,比如像传统的,像我这个造型上面就用了那种传统画的那种牡丹花装饰其中,一看到那种形体形象的东西就觉得是景德镇传统的,但是呢它既有传统的符号性的东西又有现代的这种理念造型的这种风格,这样就把现代陶艺和传统文化结比较紧的结合起来。

   
可以说你要搞现代陶艺,你不把民族文化这种基因、这种要素加了进去,那今后你的作品就失去一种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的魅力。

   
我们怎么来振兴中国陶瓷,怎么来做自己的作品?这个是我们努力奋斗的一个目标,因为我们的确良传统文化影响世界,现在我们的现代文化也努力去做到影响世界,这样呢就不愧于我们的祖先,不愧于我们这种中国传统的文化,我就是这么想的!

上一篇:陶瓷“孵化器”孵出第一窝“金蛋蛋”
下一篇:省教育厅领导漆权、洪三国视察湘湖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