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胡思琪:让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时间:2022-11-18  点击:[]  作者:  来源:

(文/裴凯)有缘修得圣贤身,植李栽桃满眼春。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化遗产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胡思琪,将陶瓷文化遗产和文创设计作为主要研究方向,是一位90后设计学博士。从教期间,她曾荣获江西省教育厅授予的第五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景德镇陶瓷大学优秀教学文件评比文科组二等奖、第十七批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指导学生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1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3篇。

“我出生于教师世家,受父母的影响,我从小就觉得教师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胡思琪说道,相较于其他职业,教师不仅仅是份工作,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胡思琪坚持上好每一节课、钻研每一个教学问题、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坚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

“作为老师,我们要多为学生提供机会,不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教导学生方面,胡思琪认为,教师在多数时候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创造性地发散和探索。所以在学生组队完成一个课题时,她总是从课题主题的确立,到调研、计划、完成、反馈,全部靠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们构建全局性思维。

 

薪火相传,而心灯不灭。对于文化遗产方面,胡思琪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说:“要多多实践,我一直比较喜欢带学生出去对文化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也可以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我们文化几千年以来的历史变迁,从而获得更深的感受。”她认为,在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充足的基础上,实践对学生也非常重要。从事教师这六年来,她的教育思想一直在转变,学生们渐渐从90后变成了00后,这是一个很大的跨度,不同情况下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成长背景、性格养成来进行自己教育方式的转变,因此她一直在学习和改变的路上。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忆起当初文化遗产专业建立之初,胡思琪颇有感触,“2015年全国才出现文化遗产专业,而陶大作为第四所成立此专业的高校,2018年筹备专业之初,我去了首都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高校实地考察和学习,看一些老教授的课学习经验,四处走访调研,为之后的招生做了很多准备。”成绩是慢慢积累的,看着文化遗产专业从无到有,从第一届仅有的35人,到后来渐渐增长到一百多人,专业在一步步壮大,她的教学方式慢慢从新手的生疏变得老练,而大家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也从一无所知到认同,对于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她为此感到很欣慰。

最后,胡思琪给予文化遗产专业学生一些建议:相比于其他专业,像考古之类的,文化遗产专业更需要拓宽知识面,并且在这几年的学习中要多看历史文献,不仅仅要了解文化遗产,像考古学、人文学、社会学等都要有所涉及了解。在学习专业知识后也应该多去观察生活,再调研,从专业知识的角度上去读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学生也应该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多去参加活动,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一起创新,做到课内课外知识融合。

(责任编辑:兰茜 审稿:张小将 兰茜)

上一篇:操群:教学路漫漫,谆谆心不倦
下一篇:许剑雄:肩负育人使命,心系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