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中文   EN
精彩回顾!2022“融合·创新”艺术与产业合作会议学术荟萃(二)
时间:2022-11-25  点击:[]  作者:  来源:

作为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的主题活动之一,1111日—12日,由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支持,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江西省教育厅、景德镇陶瓷大学承办,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协办的“融合·创新”艺术与产业合作会议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举行。来自19个国家的35名中外专家学者,聚焦艺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学术前沿,以线上、线下形式进行交流发言和探讨。让我们一起回顾学术精彩。

07_主持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蒋铁骊3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蒋铁骊主持

08_吕金泉 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_助力产业 特色发展———景德镇 陶瓷大学陶瓷艺术人才培养实践 1

吕金泉(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大学,我们根植于陶瓷文化传统,立足于行业的需求,以艺匠合一为陶瓷艺术人才培养的理念,以培养为陶瓷行业服务的尖兵为目标,注重艺术创新和技艺的转换。通过“导师加匠师、课程加窑口,学习加创作、创新加转换”这种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提升他们对传统陶瓷艺术的认知和感悟能力,提高他们的技艺表达能力以及艺术创新能力。同时,我们利用学校加产区,结合平台加项目来完善我们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此外,我们立足服务产业特色发展,以设计创新助推行业发展、设计创意引领新生活。我们学校跟国外相关的高校、博物馆、艺术馆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在对外交流合作过程中,吸引更多的外来艺术家来景德镇感受中国文化,通过他们的创造,使中国陶瓷文化不断地得到一种传播和推广,进一步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

09_董洪霞 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_“艺术让生活更美好”——天津美术学 院“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1

董洪霞(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我想从五个方面分享天津美术学院“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第一、地域文化、学脉传承,浸润美育传统“天美沃土”。第二、立足专业、更新理念,打磨实践教学 “天美模式”。第三、挖掘潜力、综合施策,形成创新创业“天美特色”。第四、主动服务、深度融入,体现产学研用“天美作为”。第五、创新驱动、跨界融合,打造艺术+科技“天美高地”。我校师生秉承“崇德尚艺,力学力行”的校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心用情用力回答好时代课题,初心不改、薪火接续,用艺术启迪心灵,用艺术美化城乡,用艺术温暖世界,用艺术让生活更美好。

10_(叶尔兰,哈萨 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拜依国立师范大 学教授_“一 带一路”中哈两国陶瓷产业合作展望7

叶尔兰(哈萨克斯坦阿拜依国立师范大学):“一带一路”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包容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中国是世界陶瓷制造中心和陶瓷生产大国,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中国陶瓷产业也应与哈萨克斯坦加强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平等互利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在哈萨克斯坦建立陶瓷生产基地。这是两国陶瓷产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切实可行的方式,能够为中哈两国陶瓷产业提供新的发展和机遇。

/private/var/folders/v9/95yl50b90lz19l1_z84jm5s8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21124144347/output_1.jpgoutput_1

林栋(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关于产业对外交流平台的打造,我认为景德镇应该打造成一个双年展城市。双年展代表的是文化艺术的学术探讨,双年展城市跟城市的艺术推广、文化平台、经济发展都有密切的关联。景德镇已经建市1018年了,全世界这样悠久历史背景且有如此好的陶瓷文化影响力的城市绝无仅有。景德镇完全可以用这样的优势打造成陶瓷乃至工艺美术的国际双年展城市。用双年展城市造出来一个良好氛围,用双年展城市吸引人才,用双年展平台成全人才,是景德镇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同时要关注会展业建设体量和规模,这对于我们未来的高校实验项目外围输出亦是重要的平台支撑真心希望景德镇用拓展格局,调整结构,积极探索,相互包容,共同成长这种逻辑和态度去积极建设城市平台,未来我们就有可能看到景德镇成为一个国际著名的双年展城市。

12_焦兴涛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_艺术引领构筑乡建“新主体”5

焦兴涛(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引领如何来构筑乡建的一个新的主体?今天的乡村应该怎么去做?一开始我们以艺术引领和设计介入到村落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话题就是明确主体是什么。我们建设改造的乡村必须向未来敞开,必须向城市敞开,必须向参与新的城市项目、重建乡村生活的所有人敞开。从一开始就摸清楚我们需要什么,未来应该怎么去做,艺术以怎样的方式来参与日常的生活。我们改造的建筑主体和村民援助成了一个相互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而这样一个状态恰恰是一个活的乡村真实的生活应该有的状态。所以今天的艺术引领乡建不仅仅是制造一个视觉奇观,而是通过构建艺术相间的新主体来引领全链条的参与,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产业、生态、包括文化治理全面进行介入,这才是一个最好的有机融合的方式。

13_陈履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 中心主任,博物馆馆长_论艺术产业融合与创新的文化基础5

陈履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物馆馆长):我提交本次大会的论题是《艺术产业融合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就是想强调文化基础。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实际上都是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前行。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以及商周起始的桑蚕与织造,战国的漆器,六朝的青瓷以及到元明的青花等等,都是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累积所造就的,而不是一个产业的问题。尽管其中有因为文化而带来的产业问题,可是,这些产业都离不开文化的创造。因此,我们应该回到一个基础的问题上来认识这一问题。当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伴随着大航海时代,有了景德镇连接欧洲的海上陶瓷之路的发展,中国的瓷器艺术和产业也启发了欧洲对于中国瓷器艺术的欣赏,并带动了产业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历史发展。那么,这个历史的发展的核心是什么?还是中国的瓷器文化。论产业,当时的欧洲显然比不上景德镇,但是,从明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瓷器大量输入到欧洲,使中国的瓷器以文化的魅力而征服了欧洲,从专门的定制所带动的中西文化的交流,也带动了欧洲瓷器艺术和产业的迅速崛起,并有了今天的瓷器艺术和产业的辉煌,这是值得我们需要深思的。艺术的创造与产业的制造在互为推动之下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关系。艺术的创作所带动的产业发展,而产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艺术的创造,更重要的推动了艺术的普及。艺术与产业的成就受制于文化的内涵;文化的高度决定了艺术与产业的高度。特定的文化内涵决定了艺术表现的内容和状态,而特定的文化内涵也决定了产业的文化属性。艺术与产业的发展问题,还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密切。所以,艺术与产业的当代问题,则是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的。首先是产业规模的适度。适度的产业规模对艺术对文化都有好处。如果是产业规模过大,就违背了物以稀为贵的基本原则,尤其是标志着高端的瓷器更要注意这种关系问题,如果泛滥了,变成了地摊货,不仅伤及到艺术和文化,也对产业产生巨大的伤害。与艺术关联的产业的文化内涵,实际上是经济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其矛盾和对立是难以拿捏的。这也就是今天景德镇所遇到的问题。由此再来看融合与创新的问题,艺术与产业的融合是相互促进和互为依靠的关系,其中的融合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是相当的难。因为艺术和产业在本质上有差异,而产业的发展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那就有可能伤及到艺术,这里面也可以从景德镇产业的发展伤及艺术的现实来看这样的问题。那么,再来看艺术与产业的创新,这是艺术与产业发展的动力。其创新点在哪里?是在瓷板上画那些山水、花鸟画吗?是在那些硕大的瓷瓶上画画吗?显然不是。应该到法国国家陶瓷博物馆看看那些现代陶瓷的创作,相信一眼就能看出我们的问题之所在。现在,景德镇是商业和产业绑架了陶瓷艺术和产业的发展,也严重影响到瓷器艺术的融合与创新。因此,作为并驾齐驱的融合与创新,是非常难把握却又需要认真把握的一个问题。我想最后用最简单的话来总结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基本看法——用文化来赋能艺术与产业的融合与创新;用文化来抬升艺术与产业融合与创新的高度;用文化来造就艺术与产业融合与创新的时代成就;用文化来传续艺术与产业融合与创新的国家文脉。

(责任编辑:刘小清)

上一篇:精彩回顾 | 2022“融合·创新”艺术与产业合作会议学术荟萃(四)
下一篇:精彩回顾!2022“融合·创新”艺术与产业合作会议学术荟萃(三)